“十三五”規劃的十三個新亮點
2015-10-30 07:52:09??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7、網絡強國戰略:爭當信息化時代的創新強國 實施網絡強國戰略是拓展發展新空間的重要舉措之一,并且與實施“互聯網 ”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聯系在一起。這是針對當代條件下信息化深度融入經濟發展各個環節做出的戰略選擇。在互聯網相關領域,以“互聯網 ”為特征的信息經濟成為中國的發展優勢所在,使之壯大、厚植,將繼續為中國發展開辟巨大的新空間。 8、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參與書寫國際規則 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是中國的全球治理能力提升的體現。其中,自貿區戰略的突破是題中之義。要推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中國-海合會自貿區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遠期最終推進亞太自貿區(FTAAP)達成,為亞太乃至全球的自貿區設置“共同制定的規則”,而非一家之言的規則。要堅持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進一步推進開放,以積極主動的態度為“對外開放2.0”制定“中國規則”。 9、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構建共同體,發展新動力 如果說,30多年前的開放,是破除了關起門來搞發展的迷思,那么如今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國際產能合作,參與全球治理,就是第二次開放。所謂“先把自己的事情搞好”,已經不能適應時代要求了。現在,要想把自己的事情搞好,必須先把大家的事情搞好。在“規則為王”的時代,要牢牢抓住國際規則制定的主動權。要抓住中國產業升級的機遇和需求,展開國際產能合作,將中國制造、中國資本與中國智造結合起來,把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發展中國家的廣闊市場連接起來,為中國的發展服務。要推進“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等國際公共產品的提供,把他鄉變作共同發展的故鄉。 10、堅持綠色發展:實現青山綠水的美麗中國 近年來,很多地方霧霾頻發、青山不再、綠水難尋,生態環境問題矛盾突出,傳統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已走到盡頭,我國處在經濟發展向綠色轉型的關鍵時期。而使用“綠色”一詞,就是經濟發展要遵循自然規律,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綠色生產方式,實現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的綠色協調可持續。未來五年,要讓綠色發展的理念變成現實,讓綠色化嵌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中,從而讓中國經濟的綠色轉型為全球生態安全助力。 11、全面實施一對夫婦生兩孩:選擇政策時點最重要 在“單獨二孩”政策基礎上,放開全面二孩,是針對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現狀做出的戰略性調整。需要指出的是,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并未潛藏“未來的嚴重危機”,由于以往的超生子女存在系統性遲報戶口等現象,我國真實生育率其實高于統計顯示的1.6。在全球普遍低生育率的大環境下,我國生育率仍處在中等偏上水平。全面放開二孩本就是人口政策長期規劃中所蘊含的,關鍵是時間點的選擇問題,可以認為“十三五”期間這一政策將落地。 12、精準扶貧:完成全面脫貧才有全面小康 我國還有7000萬人口處于貧困線以下,“十三五”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7000萬人口是扶貧、脫貧的目標,也是我們必須補上的短板。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這些貧困人口所在的環境不同,需求也不一樣,所以必須要充分了解他們的實際情況,才知道怎么幫扶,才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另外,脫貧的關鍵,是要充分調動老百姓自己的積極性,因地制宜,充分發揮潛力,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的、永久的脫貧,實現所有貧困縣永久脫帽。 13、共享發展:發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制定“十三五”規劃,到底為了什么?《公報》給出了清晰的回答:發展是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發展要尊重民意,發展要依靠民力,發展要關注民生,不斷提高群眾在發展中的實實在在的收益,并且讓這種收益為群眾所知所感。具體說,就是要讓發展的成果實實在在地提高就業數量和質量、滿足和改善住房需求、發展教育事業、加強醫療保障。要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還要讓群眾的生活更有幸福感。堅持共享發展,不僅僅是一種政策要求,更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學合理可持續的共享發展機制。要舍得在這些方面下本錢,集中解決與群眾的高質量生活密切相關的難點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十八屆五中全會解讀項目組成員:王文、賈晉京、陳曉晨、高望、卞永祖、胡玉瑋、相均泳、李振、展騰、程陽、陳風) |
相關閱讀:
- [ 10-30]五中全會緊密關切民生 推出多重政策“禮包”
- [ 10-30]從五中全會公報十大“看點”觀中國政經走向
- [ 10-30]九十五次談“發展” 五中全會透露“十三五”最重議題
- [ 10-30]聚焦五中全會:創新升至中國五大發展理念之首
- [ 10-30]專家:五中全會公報顯示中央重視港澳的繁榮穩定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