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火車票、酒店住宿、手機卡、網吧等實行實名制后,從11月1日起寄收快遞也需要實名登記了。根據國家郵政局、公安部、安監總局等部門要求,“快遞實名制”昨日起正式實施。新規實施首日,又會給快遞公司及市民帶來什么影響?昨天,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包裹現場拆封檢驗未見安檢機 上午11時許,位于東大街附近的北柳巷西側的路邊,擺放著幾張桌子,這里聚集有4家快遞公司的業務人員,不停地有人前來收寄快遞。從嚴格意義上講,這并不能算是快遞公司的營業網點,但為了方便,業務人員已經把辦公地點轉移至此,也就是很多人稱之為“攬收點”。 記者在幾處攬收點看到,前來寄快遞的市民中,多半寄出的物品是衣服、化妝品和一些小飾品。在寄送前,快遞工作人員首先詢問寄出的物品是何物。如果是物品已經有了外包裝盒,快遞人員會打開物品包裝盒,進行查看。 通過半個小時的觀察,僅有一家快遞公司攬收點的業務人員對一件已經封好的較大包裹沒有進行開箱驗貨,其余幾家都做到了開箱驗貨。但記者注意到,在攬收點內并沒有發現有X光安檢機等儀器,有業務員告訴記者,郵件快件X光機安檢是屬于上一級快遞中轉中心的任務。 如何驗證身份多家公司方法不同 對于“快遞實名制”的要求,各家快遞公司在執行上是怎樣要求的呢?順豐快遞的快遞員告訴記者,寄件時需要查看寄件人的身份證以核對是本人,如果沒有帶身份證可以用駕駛證等有效證件證明本人身份。 至于是否登記身份證號,順豐快遞的業務員說,“公安部門沒有嚴格要求登記,實名制有半年時間的過渡期,沒有強制讓客戶登記身份證號。”當記者問到,如果用戶不提供身份信息怎么辦時,業務員無奈地笑了笑說,“我們不敢收,也怕出問題?!?/p> 圓通快遞的業務員也要求寄件時查看身份證,業務員解釋,“身份證號碼可以不寫在郵寄單上,這是客戶個人隱私,我們只需要查看一下”。“如果客戶沒帶身份證,并且寄的只是一般物件,可以通過現場核對手機號來進行確認?!睒I務員說,這種辦法主要是當面核實郵寄單上的寄件人和寄送物品人是同一人。 “快遞實名制”4家快遞客服解釋各不同 快遞業務員的做法是否符合“快遞實名制”的要求內?記者咨詢了4家快遞公司客服電話,對于“實名制”的解釋各不相同。 “要看身份證,但是不登記身份證號,如果沒帶身份證,我們看一下如果沒有危險物品,都可以寄。”順豐快遞的客服表示。 韻達快遞客服則表示要登記身份證號,記者問到登記在哪,對方只說是錄入全國信息系統?!斑@個政策全國還沒推行開,我們還沒有接到具體的實名制的通知?!?/p> 中通快遞的客服則明確表示,寄往北京的快件一定要“實名制”,其他地區要看當地網點的要求。“是否要登記身份證號,是不是寫在面單上,還是何種形式,要看當地業務員的要求,不同地方的要求不同?!?/p> “從11月1日開始就要實名制了,攬收快件都需要驗貨和登記身份證信息?!鄙晖爝f客服介紹,信息記錄在當地快遞網點,不寫在面單上,至于沒有帶身份證能否寄快遞,則要和當地網點溝通。 快遞員擔心客戶不配合 對于已經來到的快遞實名制,或許最有實際感受的就是一線快遞員了,申通快遞的業務員小王告訴記者,“最擔心客戶不配合”。 “國家和公司都有實名制規定,但是對客戶來說,誰會十分情愿地給一個陌生人看身份證,更何況馬上就到‘雙十一’了,到時候業務量非常大,恐怕這個措施實施起來很困難。”小王說。 關于“快遞實名制”政策其實自10月下旬公布以來,便引發關注和市民熱議。記者對20位市民進行了調查,結果半數以上的市民投了反對票。 律師:不應擔心信息泄露而抵觸實名制 從法律角度而言,快遞實名制為行業的發展做了進一步的規范。智冠律師事務所的律師何睿告訴記者,快遞實名制很有必要。 “快遞實名制主要是對快遞行業的安全性進行規定和保障,保證了公民財產的安全,從源頭到接收的整個過程,都實現了一一對應,有了比較強的監督管理作用。”何律師說,作為市民來說,應該主動出示證件,配合快遞公司查驗。對于很多市民擔心個人信息會遭到泄露,何律師認為,這屬于另外一個層面上的事情,兩者之間不能混談,如果出現了信息泄露,快遞公司應該承擔,更何況法律層面上也規定,非法提供、獲取個人信息的將構成刑事犯罪。(記者謝斌 李宗華 實習生 張昕) |
相關閱讀:
- [ 11-02]快遞實名制首日 “矮大緊”“流川楓”依然能寄件
- [ 11-02]快遞實名制實施首日 多家公司未落實
- [ 11-02]快遞“實名”首日 部分快遞員未看身份證
- [ 11-01]快遞實名登記制11月起實施 個人信息泄露風險加大
- [ 11-01]快遞實名制今起正式實施 快遞小哥擔憂客戶不配合
- [ 10-30]“雙十一”將有逾2億個包裹 浙江將承擔1/4以上快遞量
- [ 10-29]快遞實名制全面實施 超七成網友擔心信息泄露
- [ 10-28]快遞要求快遞單上填身份證號 律師起訴郵政公司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