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為中國—東盟合作再添新動力
2015-11-20 11:50:27?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林雯晶 趙舒文 |
分享到:
|
李克強總理將出席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第十八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第十八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和第十屆東亞峰會并正式訪問馬來西亞前夕,《經濟日報》記者獨家采訪了中國駐東盟大使徐步。 記者:過去一年來,中國—東盟合作哪些成果讓您印象深刻? 徐步:2015年是中國和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12周年,中國和東盟國家積極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落實“2+7合作框架”,政治、安全、經貿、人文各領域合作不斷取得新發展。一是中國和東盟國家高層交往頻繁,政治互信不斷增強。習近平主席不久前成功訪問了越南和新加坡,李克強總理即將出席第十八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第十八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和第十屆東亞峰會并正式訪問馬來西亞。中國—東盟在地區事務中的合作更加緊密,有力促進了本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二是雙方經貿合作成果豐碩,中國連續7年是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連續4年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談判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談判進展順利。印尼雅萬鐵路、中老、中泰鐵路等大項目合作取得新突破,中國同東盟的互聯互通建設和產能合作邁上新臺階。2015年,中國還與湄公河流域國家共同成立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這一機制與其他區域合作機制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有力推動了東盟共同體建設,促進了區域一體化進程,也為中國—東盟合作增添了新內涵。 記者: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哪些領域可優先加大合作? 徐步:東盟是中國落實“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和優先方向。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倡議與東盟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導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為中國—東盟關系的長遠發展指明了方向。李克強總理進一步提出“2+7合作框架”,為各領域務實合作制定了規劃。中國與東盟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既有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基礎,又有中國—東盟對話合作20多年來打下的堅實基礎,更有互利合作、謀求發展的共同需求。需要指出的是,“一帶一路”給中國和東盟國家帶來的發展機遇是相互的。在互聯互通方面,東盟國家需要進一步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水平。中國倡議設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機制都可為東盟國家互聯互通建設提供長期、低成本融資服務,促進中國—東盟互聯互通建設。在國際產能合作方面,中國與東盟國家地理相近,經貿往來密切,制造工業領域互補性強,具備產能合作的良好基礎。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促進雙方產能合作,有利于中國優勢產能轉移,也有利于東盟國家加快工業化進程,帶動當地就業和經濟增長。雙方可共同建設各類產業園區,吸引中方企業赴東盟國家開展集群式投資,建立健全本地區供應鏈、產業鏈與價值鏈,同時提升中國和東盟國家在全球產業布局中的地位。 記者:2016年,雙方將如何進一步推進上述合作? 徐步:2016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東盟共同體建成的第一年。雙方將加強發展戰略對接,抓住東盟經濟共同體建成的機遇,不斷促進中國—東盟經貿往來,增加相互投資,以經貿合作為雙方共同發展提供強勁助力。 記者:中國—東盟關系還面臨哪些困難或挑戰? 徐步:今年以來,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世界經濟復蘇依然乏力,受外部大環境影響,中國和東盟國家經濟增長都面臨不同程度壓力。加強中國—東盟經貿往來、產能以及金融合作,不斷創造新的增長點,是雙方的共同意愿。我們相信,中國和東盟國家有智慧、有能力處理個別爭議問題,有信心、有意愿繼續全面推進雙方合作,因為這符合我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促進區域和平、穩定與發展。 經濟日報駐雅加達記者 田 原 |
相關閱讀:
- [ 11-19]“一帶一路”建設地方實施方案銜接工作成效初顯
- [ 11-18]習近平:“一帶一路”勢頭已起 效應初顯
- [ 11-18]“一帶一路”網絡文化采風行
- [ 11-11]“一帶一路”智慧園區建設要聚智、聚新、聚金
- [ 11-10]中歐雙方研討"一帶一路"戰略與"容克投資計劃"對接
- [ 11-07]中新建交25周年微視頻系列③專家:“一帶一路”不是中國的私家小路
- [ 11-07]習近平號召周邊國家共推“一帶一路” 攜手和平發展
- [ 11-06]習近平越新訪問為“一帶一路”再提速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