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銀支付機構網絡支付管理辦法出爐 不影響日常消費
2015-12-29 08:06:53??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中新網12月29日電(金融頻道張明燕)昨日,央行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將于明年7月1日起實施。專家指出,《辦法》利于優化市場格局,規定的限額以及配套的多種解決方案能滿足絕大部分消費者需要,對微信紅包收發沒有直接影響。 ? 今年7月31日,央行曾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此次《辦法》更加突出了“分類管理”模式,包括對個人支付賬戶分類和對支付機構分類管理。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秘書長蔡洪波分析稱,分類管理、差異化監管的實施,客觀上會形成“好的更好、壞的更壞”的馬太效應,有利于市場格局優化。 《辦法》將個人支付賬戶擴充為三類,為方便客戶,《辦法》新增了I類賬戶,只需要一個驗證渠道,其余額付款交易不超過1000元,以滿足用戶臨時性的小額支付需求。分類具體為: 《辦法》強調支付賬戶實名制度,要求支付機構遵循“了解你的客戶”原則,建立健全客戶身份識別機制,并在與客戶業務關系存續期間,采取持續的客戶身份識別措施,確保有效核實客戶身份及其真實意愿。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楊濤指出,實名制一方面有利于事先約束風險萌芽、提高風險預警和可控性,另一方面有助于事后風險追溯,從而使得金融安全與歸責變得更易操作和具有震懾力。 央行表示,經統計分析,并結合未來一定時期內的發展需要,Ⅱ類、Ⅲ類個人支付賬戶年累計10萬元、20萬元的限額能夠滿足絕大部分客戶使用支付賬戶“余額”進行付款的需求。對極少數消費者,或者消費者偶發的大額支付,可以通過支付賬戶余額支付、銀行卡快捷支付、銀行網關支付等方式組合完成,因此并不會對消費者支付產生實質影響。 《辦法》將對不同評級的支付機構,采取不同的監管政策。對于安全級別不足的支付賬戶“余額”付款交易,《辦法》規定了單日累計限額。《辦法》規定的單日累計1000元、5000元的限額能夠有效滿足絕大部分客戶使用支付賬戶“余額”進行付款的需求。 |
相關閱讀:
- [ 12-28]非銀支付管理辦法的十六條干貨
- [ 12-28]非銀支付機構開啟規范競爭時代
- [ 08-04]國內|央行加碼非銀支付監管意在防范系統性風險|中國銀行業表現搶眼世界500強
- [ 08-04]央行加碼非銀支付監管意在防范系統性風險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