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27日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決定。將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修改決定明確: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這意味著“全面二孩”政策將于明年元旦正式落地。 中國政策的全球影響力 自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宣布中國將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以來,就“引發了全球連鎖反應”。美國彭博社稱,消息公布后,世界最大的嬰兒配方奶粉生產商之一法國達能的股價上漲了3%,達到今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日本避孕套生產商岡本的股價卻應聲而跌,跌幅為10%;就連遠在南半球的乳制品出口國新西蘭都受到影響,貨幣價格在當天上漲近1%。 這一政策也受到了外媒持續的關注和熱議。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更將其列入2015年十大社會事件,該網站稱:“這種政策改變標志著個人自由的顯著增加,這是朝著增加中國勞動適齡人口邁出的重要的一步。” 無獨有偶,在《日本經濟新聞》所做的另一項調查中發現“全面二孩”成為2015年中國人最關注的新聞。該媒體在報道中引用被采訪者的話寫道:“這個政策對于中國人來說仍是今年最值得高興的新聞。” 緩解老齡化的重大里程碑 當然,許多外媒也十分關注這項人口政策的作用和影響。英國《金融時報》分析稱,這不失為一個重大的里程碑。 僑報紐約網采訪了多位人口專家,發表文章稱,放開二孩生育不會改變基本人口形勢,但有利于緩解人口老齡化和改善未來勞動力供給。“即便馬上全面放開二孩生育,中國人口出現的老齡化和勞動年齡人口下降等趨勢,也不會發生根本性改變。但將有利于改善人口結構,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華盛頓郵報》采訪加利福尼亞大學中國事務專家王峰(音)稱:“中國已經開始感覺到人口結構變化的危機。這是人類史上最具爭議也是代價最為昂貴的政策的終結,具有歷史性的意義。” 如何調動生二胎的積極性 一些外媒也在關注“全面二孩”政策放開之后中國社會將面臨的一系列問題。 比如,彭博社就認為要解決勞動力問題就必須消除性別歧視。“(因為產假問題)不少年輕女性表示工作難找的問題令人頭痛。而新政策或許會讓找工作變得難上加難。”報道稱,中國求職網站上的許多職位明確要求“只要男性”,或是“已婚有孩子的女性優先”。中國如果想通過允許一對夫婦生兩個孩子來擴大逐漸縮水的勞動力大軍,就需要解決性別歧視問題。 而針對“全面二孩”政策對于緩解人口壓力的作用,外媒也有一些比較保守的看法。英國廣播公司(BBC)就認為,結束獨生子女政策并非解決中國人口和勞動力問題的“靈丹妙藥”。美國石英財經網站12月24日發表文章稱,二孩政策對解決中國人口老化壓力的作用有限。美國《洛杉磯時報》采訪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的生殖和生育倫理專家安娜稱 “多生孩子不太可能平衡中國的老齡化,因為和其他任何地方一樣,在富裕、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性群體中,生育率普遍不高。” BBC在報道中針對這些疑惑作出了建議:“中國應該出臺一些相關的政策,在稅收、教育、醫療等各方面切實減輕養育家庭的負擔,調動老百姓養育二胎的積極性。”(文/王書央) |
相關閱讀:
- [ 12-28]“全面二孩”將實施 “三孩”為何不“全國一盤棋”?
- [ 12-23]學者:全面二孩政策或刺激代孕需求 應嚴守法律底線
- [ 12-22]全面二孩修改啟動
- [ 12-21]人口與計生法今起審議:“全面二孩”將統一全國落地
- [ 12-21]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今起舉行 全面二孩啟動修法程序
- [ 12-03]國務院明確在全國統一實施全面二孩政策
- [ 11-14]衛計委:期盼元旦施行全面二孩政策
- [ 11-13]“全面二孩”將實施 大學女生提前備孕保二胎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