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4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網日前撰文稱,近日,日本內閣府發布的最新經濟數據顯示,該國2015年第四季度(10—12月GDP時隔兩個季度再次出現負增長。究其原因,除了出口、投資乏力等因素外,個人消費持續疲軟也是重要“槽點”。
日本政府發布的2015年家庭支出消費調查顯示,平均每戶月支出24.7126萬日元,同比減少2.7%,連續兩年呈下降趨勢。其中,不僅是衣食住行,包括娛樂消費等在內,都盡顯頹廢之勢。
數據一出,剛剛走馬上任的經濟產業大臣石原伸晃迅速表態稱,將動用一切可能手段改變當前消費形勢,致力于大幅提高收入、落實各種惠民政策。

文章指出,顯然,日本民眾將錢袋子越捂越緊,對已是強弩之末的“安倍經濟學”而言,無疑是最后的致命一擊。安倍政府不久前提出的新“三支箭”中,GDP達到600萬億日元是基礎,更是支柱。
而個人消費在日本GDP中的比例達到6成以上,要想實現GDP目標,個人消費的良性循環必不可少。可是,面對一個個“節衣縮食”的日本老百姓,安倍政府的經濟政策叫得再響,也是無計可施。
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對于當前個人消費低迷的現實,不少日媒歸結為老百姓有“節約”傾向。其實,不如說“拮據”更為恰當。2015年日本國民實際收入已經連續4年同比下降。“安倍經濟學”好聽不中用,日本國民收入不增反減,誰家都沒有余糧,自然不會放開消費。
文章還指出,日本國民消費也面臨著越來越不利的環境。按照安倍的“日程表”,消費稅將如期提高至10%,這對于手頭本就很緊的民眾而言無異于雪上加霜。不少日本網民甚至抱怨,這是要把消費者們往絕路上逼。
其實,安倍編織的美好經濟謊言中,個體消費者其實始終處在被遺忘的角落,不少受到關注的經濟政策都與普通民眾“無緣”。日本政府面向大型企業實施減稅,中小企業和老百姓只能靠邊站;央行出臺負利率金融“刺激”政策,反倒讓銀行把其它各種成本、收益風險以“負利率”名義,轉嫁到民眾身上。
文章進一步指出,如此等等,可以總結出“安倍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抓大放小”。政府通過各種手段,把大量補貼、日元貶值紅利放進大企業、大財團的口袋,而反過來又通過增加、削減福利從民眾身上“剪羊毛”來補窟窿。

安倍晉三。
安倍打出的經濟牌看上去以“經濟學”為骨架,五花八門的政策的確是不少。但是,一切都要以事實說話。日本大企業、大財團因為“飛來橫財”賺得盆滿缽滿,而國民卻越來越無力消費。“安倍經濟學”的偏頗和失衡,揭示出這實際上是個“劫貧濟富”的大騙局。
文章最后指出,不久之前,安倍在“舊三箭”紛紛脫靶的情況下,把新射出的三支箭當作執政的又一把“強弩”,然而骨感的國民消費卻表明,它雖然有著不小的聲響,有著極快的速度,有著很大的勁道,但是卻沒有飛向各種經濟難題,而是射中本就痛苦不堪的國民。
如果已經被安倍“舊三箭”、“新三箭”射得傷痕累累的日本國民,生活狀況依舊甚至是繼續惡化,不僅是日本經濟看不到希望,安倍政權恐怕也得悠著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