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式經濟觀的關鍵詞——協調發展、統籌兼顧
2016-03-01 11:20:55??來源:央視網 責任編輯:黃麗紅 趙舒文 |
分享到:
|
2016年1月18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 經濟“全面”觀 從毛澤東的“彈鋼琴”思想到鄧小平的“兩手”論,再到習近平的“全面”觀,中國共產黨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理念和方法論不僅得到良好的繼承,同時又得到與時俱進的發展。 2015年中國GDP增長速度回穩至6.9%,目前的中國經濟正處于結構性調整階段,勞動力成本、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已悄然發生變化,國際市場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需求發生改變,中國高新技術發展充滿挑戰。但是,挑戰和機遇并存,中國經濟在需求側和供給側兩方面都具備經濟再次高增長的潛能。 在需求側方面,中國居民人均收入不斷提高,消費增長空間巨大,消費將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配套城市居住證制度改革、房產交易稅費調整,中國樓市展現回暖跡象;中澳、中韓自貿協定正分階段落實推進,沿岸機場紛紛設立免稅店面,大批量消費品將涌入中國;假期旅游已成為百姓生活休閑主要選擇,春節假期,國內各大知名景區游客爆滿,海外旅游、代購亦是如火如荼;“90后”、“00后”為主體的新青年群體在電影院線、電子產品等方面消費增長迅猛……中國企業投資也具備廣闊的增長空間,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和國務院鼓勵中國有實力的企業、過硬的技術“走出去”,中非合作發展源遠流長,“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加深了中國和中東國家的友誼和合作,亞洲投資銀行已正式掛牌,正式投資項目即將落地實施。 與此同時,擁有過硬高新技術的企業也在海外站穩腳跟,中國高鐵技術、中國核能技術、中國通訊電力技術等,紛紛以技術為導向,帶動中國企業對外投資。 在供給側方面,中國經濟正進行產業結構升級調整,力爭改變勞動力產值為主的經濟格局,逐步提升技術產值、資本產值在經濟結構中的比重;改變以往依靠數量、依靠勞動力的增長模式,轉為依靠質量、依靠資本技術的增長模式。在資本增長方面,中國經濟社會勞動力人口紅利逐漸放寬,“80后”中青年有2億多人,“90后”和“00后”青少年均有1億多人,中青年人口的相對減少為中國儲蓄、資本市場帶來了快速增長的機遇;在技術增長方面,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正引領著中國高新科技的蓬勃發展,吸引著國內外資本注資高新企業,加強國際合作與發展。 2016年1月29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準確把握我國發展的戰略重點,做到胸中有數、落實有策、行動有策,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攻堅克難的拼搏意志、只爭朝夕的緊迫勁頭,通過抓好發展戰略重點帶動發展全局,我們一定能把“十三五”發展宏偉藍圖一步一步變為現實。” |
相關閱讀:
- [ 02-29]習近平振興中國經濟的戰略和戰術
- [ 02-29]媒體姓黨、定國安邦:習近平吹響沖刺全面小康的媒體集結號
- [ 02-29]習近平提出改革評價新標準
- [ 02-28]習近平: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
- [ 02-27]習近平對中國經濟的七大信心
- [ 02-26]歷數習近平治國理政這三年的“八大實事”
- [ 02-26]中國,哪件事讓習近平牽掛40年?
- [ 02-26]媒體姓黨、定國安邦:習近平吹響沖刺全面小康的媒體集結號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