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東代表:不宜過度依賴貨幣政策解決結構性問題
2016-03-04 20:50:21?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張海燕 孫靖 |
分享到:
|
新華社北京3月4日專電(記者劉巍巍)“不宜過度使用貨幣政策,特別是擴張性貨幣政策,否則容易在金融體系、房地產等領域積累泡沫,形成系統性風險隱患。”全國人大代表、人行南京分行行長周學東認為,解決當前經濟面臨的結構性問題,宜注重運用改革手段和財政政策。 “當前,我國經濟增長中的周期性和結構性問題交織疊加,其中又以供給側結構性問題尤為突出。在推進供給側改革中,通過實施適當的貨幣政策,可以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政策環境。”周學東說,但是應當注意的是,不宜過度使用貨幣政策,特別是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否則容易在金融體系、房地產等領域積累泡沫,形成系統性風險隱患。 他建議通過深化改革,簡政放權,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特別是民間資本的活力,并輔以使用財政性政策,實施結構性減稅、減費,降低企業成本,從根本上改善供給側深層次的結構矛盾。 “與貨幣政策相比,財政政策具有天然的結構性特征,特別是在稅收政策方面,財政政策可以通過對不同所有制經濟、不同產業、不同地區、不同群體的稅種、稅率和優惠政策的調整,實現對所有制結構、產業結構、區域經濟結構和收入分配結構的定向支持或調控。”周學東表示,在財政支出方面,財政政策可以通過對不同領域、不同產業、不同地區乃至不同收入群體的支出傾斜,促進生產結構、投資結構、技術結構、公共產品和服務結構的優化調整。 就如何依靠改革和財政政策解決結構性問題,周學東建議:“加快推進供給側改革,重塑經濟增長動力。首先,圍繞‘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深入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其次,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特別是逐步向民間資本開放更多的行業,激發民營資本的活力。第三,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并以改革促發展,大力推進農村戶籍制度、福利保障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周學東還指出,貨幣政策要緊密配合供給側改革應時而動,為改革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做好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適應的貨幣政策調控,既要防止結構調整過程中總需求的意外下滑,為全面深化改革贏得時間空間,同時又不能過于寬松,妨礙市場的有效出清。 |
相關閱讀:
- [ 03-04]朱張金代表:老弱病殘群體脫貧需引入企業“精準就業”
- [ 03-04]給基礎研究一個“慢”空間——代表委員建言基礎研究發展
- [ 03-04]中國區域發展需要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產業轉移
- [ 03-04]萬連步代表:借力供給側改革促化肥制造邁入“智能”時代
- [ 03-04]關注代表委員不要只看知名度
- [ 03-04]“獲得感”在代表委員身邊和眼中
- [ 03-04]李德金池秋娜與納稅大戶及企業家代表座談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