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政府工作報告:中國政府供給側政策創新的六大看點
2016-03-06 18:09:19? ?來源:國際在線 責任編輯:林晨 趙舒文 |
分享到:
|
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大會作出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 報告向各界釋放出政府堅持全面深化結構性改革的強烈信號——中國政府將通過在各個領域進行供給側政策創新,進一步實現結構性改革,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持續動力。這種供給側政策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大方面: 第一,創新引入宏觀調控區間。 中國政府首次將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目標調整在6.5%-7%的區間范圍,以此為宏觀調控提供合理區間坐標將會進一步擴大結構性改革的可操作空間。具體表現為:宏觀調控的上限是防通脹,保證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漲幅上限在3%左右;下線是保就業,報告規定城鎮失業率要控制在4.5%以內。宏觀調控區間的提出,不僅有利于政府穩定市場合理預期、把握經濟運行的合理空間,而且能夠增加宏觀政策的靈活性,更好地實現穩增長和促改革的平衡。 第二,將積極的財政政策與企業減稅降費和財稅體制改革結合,激發市場活力、降低改革成本。 我國財政赤字率和政府負債率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相對較低,仍然具有擴大財政赤字的空間。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2.1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5600億元,赤字率提高到3%。財政赤字將主要用于減稅降費,減輕企業負擔,包括取消違規設立的政府性基金、擴大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免征范圍等。將擴大財政赤字與財稅體制改革結合,有利于降低短期改革成本、實行過渡性安排。 全面實施營改增,將徹底完成“十二五”規劃中以增值稅取代營業稅的目標,使我國成為全球增值稅稅基范圍最廣的國家,大量企業將從“營改增”后的稅額降低中獲益。其它財稅改革還包括確定增值稅中央和地方分享比例、全面推開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等。此外,政府也將進一步加強財政支出管理。 第三,進一步推行簡政放權,優化政府服務與監管職能。 要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向縱深發展,一方面,要加大推進簡政放權,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尤其要積極推動行政審批權的取消和下放,降低政府對企業微觀行為的干預,推動負面清單管理,取消區域間市場壁壘和戶籍限制。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強化政府在公共服務和市場領域(如在金融穩定、環境保護、扶貧問題、教育、公共衛生和食品安全等)的監管職能,推進國家治理的現代化。 政府職能的轉變是雙向的:既要加強簡政放權,又要提升政府的監管和公共服務水平。政府職能改革的目標是,通過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發揮大眾創業、創新和“網聯網+”乘數效應、以及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等具體措施,釋放和激發企業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第四,為產品和服務的提質增效提供制度和政策支持。 除了推動企業降稅減費外,報告還提出提高企業產品和服務的質量與效率的政策措施:例如加快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建立商品質量懲罰性賠償制度,提高產品質量,等等。同時,政府通過引導支持國家級制造業創新平臺,啟動智能制造示范項目和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等重大工程,促進制造業升級;此外,還將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實現國企提質增效。 |
相關閱讀:
- [ 03-04]日本政府出臺新版“全球變暖對策計劃”力促減排
- [ 03-04]傅瑩:為境外非政府組織的活動提供更加規范的法治環境
- [ 03-04]將安委辦設置為政府常設機構
- [ 03-04]福清市市十六屆政府召開第148次常務會議
- [ 03-03]政協發言人談媒體經歷:媒體與官員在博弈中相互提高
- [ 03-03]習近平經濟工作論述:政府引領經濟行穩致遠
- [ 03-02]政府:引領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導航員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