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在實驗室 中新網3月10日電由鳳凰衛視和鳳凰網發起,聯合海內外十余家知名華文媒體和機構共同主辦的“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將于3月25日舉辦,推舉及表彰2015-2016年度在不同領域成就卓著、對世界具影響力并受全世界關注的華人典范,頒授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以及“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3月10日,華人盛典組委會公布,施一公獲得2015-2016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 一項“有望拿下諾貝爾獎”的科研發現 身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生物學系建系以來最年輕的終身教授,施一公的歸國被看作是中國新一代海歸科學家的杰出典范。回國后,他為改善中國學術風氣與科研環境做出了巨大努力,同時在科學探索之路上繼續碩果累累,2015年,他率領團隊解析了超高分辨率的剪接體三維結構,被業界稱為近30年來中國在基礎生命科學領域對世界科學做出的最大貢獻。因在生命科學領域作出的卓越貢獻。 剪接體,是人類細胞中必不可少的“分子機器”之一,但人類對其工作機理的了解,一直缺乏結構生物學的證據。北京時間2015年8月21日,施一公教授帶領的研究組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連續在線發表兩篇研究“剪接體”的論文,并首次報道了分辨率高達3.6埃的“剪接體”分子結構。這項成果不僅標志著人類對生命過程和本質的理解又向前邁進了關鍵一步,也標志著困擾國際生命科學界二十幾年的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中的一個關鍵步驟、一直以來充滿神秘感的剪接體的三維結構終被揭示。 “中心法則”是描述基因表達細胞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生命活動的一套規律,于1956年由英國生物學家克里克首先提出。在所有真核細胞中,基因表達分轉錄、剪接、翻譯三步進行,分別由RNA聚合酶、剪接體和核糖體執行。多個諾貝爾獎圍繞此過程的研究產生,其中,第一步與第三步中的RNA聚合酶及核糖體的結構解析已分別獲得2006年和200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第二步關鍵步驟,即實現從前體信使RNA到成熟的信使RNA轉變的剪接過程中,剪接體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剪接體到底長什么樣,是迄今為止國際生命科學領域最受矚目的課題之一。但是,由于剪接體是一個巨大而復雜的動態分子機器,其結構解析難度被普遍認為高于RNA聚合酶和核糖體,因此也被認為是結構生物學的難題之一。 對人類而言,剪接體的研究至關重要,因為許多疾病都是由于基因的剪接差錯,人類35%的遺傳紊亂是由于基因突變導致單個基因的可變剪接引起的。比如,單個剪接位點的增加或缺失可能引起α-或β-地中海貧血癥;可變剪接平衡紊亂導致的某些外顯子不正常表達可能導致額顳骨癡呆癥。一些癌癥也與剪接因子的錯誤調控有關。因此,長久以來,剪接體的結構解析被認為是最值得期待的結構生物學研究之一。 施一公團隊的成果,不僅初步解答了基礎生命科學領域長期以來備受關注的核心問題,也為進一步揭示與剪接體相關疾病的發病機理提供了堅實基礎。他們對剪接體的捕獲,是人類第一次在近原子分辨率上看到剪接體的細節,并闡述剪接反應進行的分子機制。這項重大發現,得到了世界同行的高度評價,不少專家認為它是近年來在生命科學領域,中國最好的科研成果之一,甚至斷言“有望拿下諾貝爾獎”。 |
相關閱讀:
- [ 03-10]中國科學家揭示體外受精胚胎性別比例失衡機制
- [ 03-10]萬鋼談屠呦呦獲諾獎:中國科學家的集體榮耀 要銘記中國科學家的歷史功績、風范
- [ 03-09]科學家最新研究顯示:性格焦躁人群DNA老化更快
- [ 03-08]中國將從工程師和科學家中選拔培訓航天員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