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還是放?國資委領導回應國企改革“六大關系”
2016-03-12 21:56:05?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分享到:
|
人民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 常國水)3月12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圍繞國企改革的相關問題在北京梅地亞賓館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副主任張喜武、黃丹華出席會議并回答記者提問,會上,國資委領導回應了一系列社會關切問題。記者從他們的回答里梳理出關于國企改革的“六大關系。” 管與放:不該管的要退出來 會上,有記者提問時說到,企業吐苦水國資委管得太細,企業就像一個車間。對此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說,就監管來講,現是管的太細了,需要下一步改革,讓企業真正能夠成為市場主體。但同時也管得太弱了,還有很多監管不到位的地方。 肖亞慶表示,在國有企業改革任務如此艱巨的情況下,國資委自身的改革應該是一個關系全局的要點。“這個問題一直在思考,一直在謀劃,也一直在推進。”肖亞慶認為,國資委一是要轉變定位,要向以管企業為主向管資本為主轉變,要優化、精簡、調整國資監管事項。二是要把“兩個清單”搞清楚,一個是權力清單,再一個是責任清單。“做到該管的要科學管理,堅決到位;不該管的要退出來,讓企業作為市場競爭的主體。” 會上,肖亞慶還表示,在下放、精簡各種審批權力上,各省市國資委都做了大量工作,也都下放了一些權力。國資委自身也在下放權力,經過清理,取消、下放了20多項審批權力。“隨著清理的推進,隨著改革的進展,該放下去的一定要放到位,該取消的一定要取消。” 改革與試點:試點能不能邁開步子決定改革成效 記者會上,肖亞慶提到今年國資委將深入推進十項改革試點。副主任張喜武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補充說明了試點工作。 “國有企業的試點是今年改革的重要任務,也是改革的重要方法,試點能不能邁開步子,趟出路子,決定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成效。”張喜武舉例說,從2014年開始,國資委就選擇了中糧集團和國投公司進行了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試點。 張喜武表示,將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還要推出若干個國有企業改革的試點。“在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中,始終是堅持試點先行、直奔問題,力求充分發揮試點在整個全局工作中的示范、突破、帶動作用,切實解決國有企業改革中的難點和重點問題。通過改革的試點,試出新體制、試出新機制、試出新成效、試出新經驗、試出新局面。” 活力與監管:活力是“動力源”,監管是“防護網” 會上,張喜武表示,國有企業改革確實是一個系統工程,當前遇到的難度、硬度、深度可以說是前所未有,“主要是改革開放30多年所積淀的矛盾和問題交織在一起,所以只有抓住關鍵、精準發力。”張喜武認為,當前國企改革的困難和挑戰,主要還是處理好國有企業激發活力與加強監管相結合的關系問題。 “活力是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動力源,也是國有企業提高效率、提高競爭力的生成基;監管是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防護網,也是當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保障。”張喜武表示,在改革的過程中將始終注意激發活力和加強監管相結合,二者有機結合,不可偏廢。 產品與品牌:很多產品質量品種滿足不了百姓需求 記者會上,肖亞慶提到了產品的品種、品質和品牌。“我們現在產品不少,種類也不少,但是精品不多,品牌更少。”肖亞慶說,國際品牌集團評選的品牌100強當中,央企現在還沒有,世界品牌實驗室評選2015年的世界500強中,央企只有11個,而央企進入世界500強的有47家。 肖亞慶認為,從老百姓需求來看,很多產品質量、品種遠遠滿足不了,“也包括央企從事的行業所提供的服務,這方面就是我們的潛力,要把這個做好。 ” 整合與共享:通過整合使資源共享、服務優質 昨天,全國政協委員傅成玉提到是“三大油”縱向產業鏈都是完整的,外面是三個石油公司,各有分工不同。在內部看,很多都是重復的。肖亞慶坦言,這個問題不僅在“三大油”存在,在其他企業也有類似的問題。 “這也是我們下一步改革需要完成和解決的問題。”肖亞慶舉例說,去年移動、電信和聯通建立了鐵塔公司,原來三大通信公司建的發射塔都選擇了某一個最佳地區,一家建一個,周邊的居民有意見,還浪費了很多資源。所以每家出一定的股份共同享用這些技術資源,就減少了很多浪費,又給社會提供了很好的服務。 “我們正在努力消除各個縱向的、多余的環節。從橫向來講,中間的隔閡也要盡可能用市場化的辦法消除掉,使內部的效率更加提高,既搞產業鏈上的縱向整合,也在同行業之間做一些橫向的整合。”肖亞慶認為,這樣使資源能夠共享、服務更加優質、價格能夠降下來,使得企業運行更加順暢,特別是對市場的反應更快。 企業發展與員工利益:不會出現下崗潮 最后一位提問的記者問到新一輪的國企改革會不會導致下崗潮,改革過程中如何保障員工利益? 肖亞慶表示,深化改革一定使各方面的利益能夠得到平衡發展,特別是要保護員工的利益,國有企業更應如此該是這樣。肖亞慶認為,現在的情況與90年代大有不同,“一是我們現在的底子比原來厚實多了,更重要的是,我們現在企業管理者經歷過幾輪的市場波動以后,在處理企業發展、員工利益和市場競爭等方面的把握能力、掌控能力都日臻成熟。”肖亞慶說,保護員工的利益始終是下一步改革的重要方面,多兼并重組,盡可能少破產,這也是國有企業改革的一個方向。 “任何改革涉及到職工利益時,要穩妥地處理好。”肖亞慶相信,不會出現下崗潮,“我相信企業會處理好。作為監管部門,也要求企業處理好這方面的關系,確保各方面利益。” |
相關閱讀:
- [ 03-12]七天五次講話 習近平兩會為這五種人“撐腰”
- [ 03-12]兩會觀察:中國離制造強國還有多遠
- [ 03-12]提供新機遇 催發新動力——中國兩會的世界影響
- [ 03-12]海外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對香港經濟形勢“對癥下藥”
- [ 03-12]海外看兩會:人民幣國際化勢頭強勁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