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打造“書香中國”?——政協委員建言“十三五”全民閱讀
2016-03-13 21:42:10?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張海燕 陳暉 |
分享到:
|
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題:我們如何打造“書香中國”?——政協委員建言“十三五”全民閱讀 新華社記者侯麗軍、朱小龍 在“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全民閱讀”已被列為未來5年要實施的文化重大工程之一。 在國家倡導和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十周年之際,在京參加兩會的一些全國政協委員表示,要更好地推進“全民閱讀”,打造一個“書香中國”,必須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和均等化,擴大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范圍;正確引導數字化閱讀新趨勢;加強各級各類圖書館建設,并加大對實體書店的保護力度。 閱讀資源怎么標準化和均等化? 據文化部統計,截至2014年末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117 個,全國人均圖書藏量0.58冊。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還存在總量不足、地區發展不平衡、經費嚴重不足、圖書流通率低等突出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蔡建國說,全民閱讀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公益性事業,政府應起主導作用,加強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公共文化設施投資,特別是向閱讀資源嚴重匱乏的貧困山區、農村地區等傾斜。 全國政協委員吳志明建議,加大建設智能自助圖書館的力度,推廣閱讀機,延伸傳統圖書館借閱服務功能。 內蒙古圖書館最近開通的24小時自助圖書館系統是集數字化、人性化、智能化為一體的新型圖書館發展模式,被稱為“第三代圖書館”,擁有自助借還書、申辦新證、預借服務、查詢服務等圖書館的基本服務功能。 據了解,這種24小時自助圖書館今后還將落戶到車站、醫院、住宅小區、百貨商場等場所,以期實現全城24小時全民閱讀。 委員們認為,隨著規劃科學、服務高效、覆蓋城鄉的基礎閱讀設施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包括閱讀資源在內的公共文化服務將逐步實現標準化、均等化。 數字化時代如何推廣“深閱讀”?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2015年發布的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4年我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58.1%;成年人微信閱讀使用頻率為每天兩次,人均每天微信閱讀時長超過40分鐘。 吳志明說,整體而言,淺閱讀、輕閱讀、泛閱讀依舊是主體,這與當前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的愿景有不小差距。他建議對新媒體閱讀進行科學引導,增強知識性和深厚性。 蔡建國表示,生活節奏加快、移動互聯網普及引發閱讀方式革命,手機閱讀逐步走向主流。但政府應加強政策引導,改變手機閱讀內容以網絡小說、短篇文章為主的現狀,激活圖書版權在線市場,將更多優質圖書轉化為電子內容。 此外,他認為,政府還應規范出版市場,在堅持“百花齊放”的基礎上,鼓勵創作更多符合時代要求、傳播正能量的優秀作品。 “我們應在大力推動數字閱讀發展的同時,注重對數字閱讀產品質量的把關,把更多的文化精品呈現給讀者。”吳志明說。 網購時代,實體書店如何突圍? 近年來,受網絡書店低價沖擊、閱讀購買習慣改變、經營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全國各地實體書店舉步維艱。網絡時代,實體書店該如何突圍? “沒有足夠的實體書店,就不可能實現全民閱讀。實體書店的建設和發展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吳志明說。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支持實體書店發展。吳志明建議,政府應把新華書店等實體書店建設用地也納入國家《劃撥土地目錄》中“非營利性公共文化設施用地”,并將政府的閑置房產低租或免費提供給書店經營者使用。 他還建議,要加大經濟文化政策支持,積極協調社會力量,把發展建設實體書店納入城區發展規劃中,為實體書店留足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委員認為,盡管部分圖書銷售市場已由網商主導,但仍有大量讀者偏愛在實體書店流連。實體書店應積極探索多元化經營模式,加快構建自身在線服務網絡,全方位服務讀者。 |
相關閱讀:
- [ 03-13]“政協委員是中國最大的智庫”
- [ 03-13]政協委員建議設立國家祭祀日“炎黃節”
- [ 03-13]“中國夢就是我的夢”——走近維吾爾族政協委員白克力
- [ 03-13]15位政協委員獻策:政府誠信關乎民心得失
- [ 03-13]政協委員何宗文:眼腿有毛病 不影響為群眾“拼命”
- [ 03-13]政協委員:習近平講話為非公經濟發展安上“定盤星”
- [ 03-13]治庸政懶政 建誠信政府——感受政協委員諍言中的力度與溫度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