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治理庸政懶政情況追蹤:有人因庸政懶政鋃鐺入獄
2016-04-24 09:51:48?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黃麗紅 王祥楠 |
分享到:
|
有人因庸政懶政鋃鐺入獄,三種為官心態值得警惕 曾經,“啥都不干難找缺陷,不做事情不擔風險,組織考核沒有缺點”成為一些干部的“為官信條”。如今,經過各地長時間的集中整治,這樣的庸官懶官陸續受到黨紀國法的處分,通報批評、調整崗位、丟官去職甚至鋃鐺入獄。 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湖北宜昌根據干部實績專項考核結果,分四批對19名實績排名靠后、群眾意見較大、不適宜擔任現職干部進行了調整改任非領導職務、提前退休、調離崗位甚至免職。 福州市出臺《關于整肅“為官不為”實行“下課問責”的暫行辦法》,明確了應予以問責的具體情形。視情節輕重,可分別采取效能問責、“下課”處理、黨政紀處分等方式問責,涉嫌違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在江西,有庸官懶官甚至由于玩忽職守等罪名鋃鐺入獄。江西省農業工程研究所原所長葉某,其在任職期間沒有及時發現某公司在申報鑒定材料時的造假行為,造成國家經濟損失,因玩忽職守罪、受賄罪被處有期徒刑14年。 天津一名檢察官說,從以往全國多個地方查辦的案子看,很多人認為不貪不占至少能保平安,沒想到庸政懶政也會構成犯罪,因為玩忽職守丟官去職甚至進監獄。 從丟官去職到鋃鐺入獄,治理庸政懶政動真格收到了良好效果。但與此同時,一些黨員干部和專家學者也表示,目前,在全國甚至省級層面還缺乏比較完善的制度規定和處罰依據,有些地方出現搞“一陣風”的傾向。 采訪中,有基層干部和群眾反映,在整治庸政懶政的高壓之下,一些公職人員遇到問題能躲就躲、能推就推等現象依然存在,其心態主要包括: ——無利不想為。一些干部心懼反腐,禮品不敢收、宴請不敢去、老板不敢見,但該做的事也不做,積極性盡失,消極怠工甚至冷眼旁觀。 ——懦怯不敢為。一些干部認為改革有風險,干事存風險,因此寧可不干事、但求平安無事,以至于很多干部比的不是誰會干事,而是誰會“做人”。 ——居功不愿為。一些干部工作時間較長、資歷較老,或已接近退休年齡等待平安“著陸”,常?!耙槐枰恢煟粡垐蠹埧窗胩臁薄?/p> 要對“庸懶”動真碰硬,要為“敢為”創造環境 為官不為、庸政懶政、尸位素餐是對行政資源的極大浪費,如果干部因為怕出錯或沒好處而不作為,看似什么也沒做,實際上是一種隱性腐敗,久而久之將嚴重影響發展效率。 如何根治庸政懶政、為官不為?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徐行表示,完善并落實有關法規制度是根本性措施。中央要根據實際情況發展及時對制度法規進行修訂和增補。 同時,徐行建議把法規制度落實到監督檢查環節中,嚴肅追究責任,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劉峰認為,治理懶政怠政要“對癥下藥”。干部的態度出了問題,就要加大激勵和約束問責機制,增強“看齊意識”和責任意識,促其積極作為;干部的能力出了問題,就應幫其正確理解上級意圖,加強能力建設,盡快適應新常態;執行的環境出了問題,就應在執行制度、執行文化以及執行流程等方面下功夫。 同時,要完善評價機制,客觀公正地評價干部的能力、素質和績效。劉峰認為,治理懶政怠政重在績效考核,要用好績效考核指揮棒,切實解決“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認為,現在一些干部不敢為是怕惹事,應該在治理庸政懶政的同時,健全并實施容錯機制,給干部創造良好政治生態,讓他們敢干事、能干事。 目前,各地已開始探索建立容錯機制。湖南省人民檢察院近日制定下發《關于在查辦瀆職犯罪案件中服務和保障改革創新的意見》,規定“在履職過程中,因不可抗力因素,導致未達到預期效果或造成負面影響和損失的行為”等四種情形不能認定為瀆職犯罪。 多位專家學者認為,建立容錯機制,為干部劃清紅線,使其在合法、合規、合理范圍內有更多施展空間,有利于推動基層形成敢于擔當、履職盡責、大膽創新的氛圍。 |
相關閱讀:
- [ 04-13]李克強東北考察提要抓“庸政”“懶政”典型警醒了誰
- [ 07-17]李克強:政府公信力是執行力的基礎
- [ 12-17]天津限購 汽車業擔憂限購嚴重影響本土品牌發展
- [ 05-26]暴雨來襲千余大樹"傾倒" "無根樹"引廣州全城聲討
- [ 05-06]我國多地掀起治理庸官懶政風暴 手段形式多樣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