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合肥市小學生們在安徽省科技館內參觀航天模型。新華社發 1970年4月24日,是一個注定要被寫入中國航天史冊的特殊日子。這一天,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用20.0009兆赫的頻率播送出《東方紅》樂曲,從此奏響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的華美樂章。 2016年,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周年。4月24日,又被賦予了新的寓意,經國務院批準,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一甲子代表一個輪回,中國航天滄桑巨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正向著“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的目標奮勇前行。 總有一種精神讓人淚流滿面 4月15日,汽車奔馳在巴丹吉林沙漠深處。 這里沒有人間四月芳菲盡的景象,只有風在呼嘯。從內蒙古額濟納旗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百余公里的公路上,隨處可見一座座沙丘,稀稀拉拉的幾蓬駱駝刺在沙丘的背后勉強站住腳。 這里是東風航天城。人們更熟悉的,是它的另一個身份: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在這個一年四季只有西北風嘶吼、最高風速達每秒40米的地方,中國航天人卻豪邁地說:“這是東風!” 20世紀50年代,黨中央一聲令下,10萬大軍昂首開進荒漠,渺無人煙的戈壁灘上,一夜之間搭起了綿延十幾公里的帳篷。從此之后,他們把自己的名字和功業匯入單調的“工號”,匯入大漠風煙。 50年后,錢學森先生仍感慨不已,如果當時不下那個決心,那么我們現在就沒有原子彈,沒有氫彈,沒有導彈,也沒有人造衛星,就沒有中國現在的國際地位。 在東風革命烈士陵園,象征東風人扎根戈壁、志在航天的東風革命烈士紀念碑劍指蒼穹。碑座下,安放著聶榮臻元帥的骨灰,他身后,是一列將星閃耀的墓碑,自首任司令員孫繼先以降,李福澤、張貽祥、徐明、石榮屺……這些寫進共和國航天史冊的將軍,依然緊隨聶帥。陵園中,730多座墓碑寂然佇立,更多的是無名英雄,他們的墓碑像排列整齊的軍陣,守護這片熱土。 1960年,第一枚導彈試射成功。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西方報紙蔑稱,原子彈是“彈”,運載火箭是“槍”,中國人是“有彈無槍”,不足為懼。 1966年10月27日,中國進行第一次導彈、原子彈結合試驗。7名勇士擔任了試射中國第一枚導彈核武器的操作手,“七勇士”進行操作的地下室距離發射架不到100米,上方土層厚度僅為4米,如果核彈出現意外,地下室不可能提供任何有效防御?!八谰退涝陉嚨厣?,埋就埋在火箭旁!”獵獵風中,勇士們的誓言傳出很遠很遠…… “核彈頭在靶心上空預定高度爆炸,試驗成功!”“兩彈結合”的成功讓中國人挺直了腰板! |
相關閱讀:
- [ 04-23]楊利偉等9名航天員重溫入隊誓言,慶祝首個“中國航天日”
- [ 04-22]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2030年躋身航天強國之列
- [ 04-22]中國已掌握載人航天各項技術 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立項
- [ 04-22]航天局:2030年中國航天將整體躍升 躋身強國之列
- [ 04-21]中國空間碎片監測中心:2015年共發生紅色預警87次
- [ 04-14]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梁俊:堅守航天夢想 成就“男子漢的勛章”
- [ 04-10]中國首個將航天技術綜合運用于地下管網試點項目即將初驗
- [ 03-08]中國將從工程師和科學家中選拔培訓航天員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