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種力量讓人奮勇向前 如果說東風航天城是航天精神的高地,那么位于呼和浩特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六研究院(以下簡稱六院)是一種力量的象征。 在航天界有一個共識:發展航天,動力先行;導彈型號研制,固體火箭發動機先行。內蒙古大青山腳下,我國第一臺大型地面固體火箭發動機試車臺巍然佇立。搭載東方紅一號衛星的長征一號火箭末級固體發動機就在此試車。斑駁陸離的內墻面千瘡百孔,經歷上千臺固體火箭發動機試車炸出高低不平的臺面,火焰沖刷后變形的推力墻,裸露的鋼筋……就像一位身經百戰的老兵,試車臺無聲訴說著一個個故事。 “1962年,國防部五院宣布成立固體火箭發動機研究所,位于四川南部瀘州市,這就是六院的前身,中國航天固體動力事業從此正式起航。由于四川氣候潮濕不利于導彈研制,后來六院就搬到了內蒙古。”六院老院長高崇武回憶起歷史,并向記者訴說了六院創造的無數個“第一”—— ——研制成功中國第一型300毫米實用固體發動機及固體導彈; ——成功研制中國第一代潛地固體戰略導彈及第一代陸基固體戰略導彈的大型固體發動機; ——研制成功中國第一枚地地、地空、岸艦等戰術導彈固體發動機; ——成功研制高能固體發動機、碳纖維殼體發動機,推動中國新一代戰略導彈立項研制…… 這些驚天動地的“第一”,強軍威、壯國威,讓中華民族挺直了脊梁! “50年來,青山黃了又綠,黑河干了又潤,人換了一茬又一茬,但‘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沒有變,無私奉獻的精神沒有丟!”六院院長丁旭昶說。 如今,六院這個歷經半個多世紀的老國企并沒有躺在功勞簿上故步自封。按照規劃,六院在“十三五”期間將在六大重點創新領域集中發力,探索固體發動機領域的前沿科技。 總有一種期待讓人充滿力量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場遺址矗立著東方紅發射塔,歷大漠四十多載風沙雨雪,仍舊倚天而立。 紀容林是中心測發總體系統主任工程師。在這座被廢棄的老發射塔前,他神情肅穆:“每當中心有重大發射任務或者面臨重大發射挑戰的時候,我們都會來這里走一走。”他說,先輩們在這寸草不生的地方建立了通往宇宙的通途,我們要把這種精神延續下去。 中心自建立以來,交出了一份份滿意的答卷:先后發射了99顆衛星、10艘飛船和1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組織實施了1000多枚各類火箭試驗,創造了中國航天事業的“23個第一”。 在中心黨委書記夏曉鵬看來,2016年中心的任務非常繁重,責任重大:中心計劃實施“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9次衛星發射任務,還有百余枚火箭的測試發射。“國家航天日的設立對我們航天人來說是一種激勵和鼓舞,未來雖然充滿了挑戰,但我們一定會把中心建設成‘世界一流航天中心’。”夏曉鵬表示。 令人振奮的消息陸續傳來,在22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莊重宣布:中國火星探測計劃正式立項,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工程全面啟動,計劃到2030年躋身航天強國。 航天探索永無止境,逐夢之行永不停歇,壯哉,中國航天夢! (本報記者 葉樂峰 本報通訊員 宗兆盾) |
相關閱讀:
- [ 04-23]楊利偉等9名航天員重溫入隊誓言,慶祝首個“中國航天日”
- [ 04-22]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2030年躋身航天強國之列
- [ 04-22]中國已掌握載人航天各項技術 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立項
- [ 04-22]航天局:2030年中國航天將整體躍升 躋身強國之列
- [ 04-21]中國空間碎片監測中心:2015年共發生紅色預警87次
- [ 04-14]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梁俊:堅守航天夢想 成就“男子漢的勛章”
- [ 04-10]中國首個將航天技術綜合運用于地下管網試點項目即將初驗
- [ 03-08]中國將從工程師和科學家中選拔培訓航天員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