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恩師,王冰華幾度哽咽。長城網 趙曉慧攝
河北農業大學研究生會的學生們送別李保國教授。長城網趙曉慧 攝 學生:生活中如慈父,業務上卻是嚴師 太行山在嗚咽,那里失去一位綠色守護神;山區農民在嗚咽,他們失去一位科技財神;河北農業大學在嗚咽,“太行山道路”失去一位戰功卓著的大專家。 “很多畢業學生聽到這個消息,要回來送他最后一程。”河北農業大學校長王志剛表示,李保國的精神非常感人,堅持幾十年如一日扎根山區,把實驗室安在山溝里,把最好的論文寫在太行山上,把生態建設和經濟建設結合起來,取得了很大的社會效益。 在致力山區脫貧,農民致富的同時,李保國始終沒有忘記一個老師的責任,不論離學校有多遠,他都要按時趕回來,從不耽誤上課,不耽誤指導研究生的學業,不耽誤參加科研活動。 就在去世前的前兩天,4月8日—9日,李保國還在石家莊主持了2014 -2015年河北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的3個項目的驗收會。 聽到老師去世的噩耗,河北農大2012級研究生王華冰急匆匆趕到保定,據她介紹,每次見到李老師,都感覺他特別疲憊,在她的心目中,李保國既是慈父,又是朋友,既嚴厲,又可愛。 談及當年修改畢業論文的情節,王華冰至今記憶猶新,“李老師對學術十分嚴謹,容不得半點馬虎,大到選題立意,小到遣詞造句,李老師過問的非常仔細。”王華冰說,李老師走的太突然,六七十名學生聞訊自發從全國各地趕來拜別恩師。 同為河北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的齊國輝教授回憶,在山區節水灌溉方面,李老師研究了幾十年,終于發明并申請到國家專利,大家還在想這個專利能賣多少錢的時候,一轉頭他已經開始給農民無償推廣。 齊國輝介紹,當時李保國說:“不能去掙農民的錢,因為農民的錢來得非常不容易,你就想法兒傳授給他技術,讓農民富起來,腰包鼓起來,他會永遠忘不了你。” 顧玉紅是李保國教授的開門弟子,如今也已經是河北農業大學碩士生導師,她說128道工序成就了富崗蘋果,但是在工序確定之前,每一個細微問題的改善,他們一研究就是兩三年。如今的富崗蘋果是李老師帶了十幾個研究生,用近二十年的時間一點點改良出來的。 30多年來,他一頭扎進太行山,許多在貧瘠山溝里“刨食”的農民因他而一甩“窮帽”。如今,荒山,一座座變綠;林果,一天天掛滿枝頭,可這位行走在太行山區的農民教授,卻永遠走了,巍巍太行嗚咽黯然,山鄉巨變的百姓永遠銘記…… |
相關閱讀:
- [ 05-05][網絡媒體走轉改]李保國:與巍巍太行相融 與山區百姓相依
- [ 05-05][網絡媒體走轉改]心系農民 情灑太行——追記太行山新愚公李保國
- [ 05-05]【網絡媒體走轉改】李保國:“愿做太行一棵樹”
- [ 05-04]“老山人”李保國:山里的故事 山外的傳說
- [ 05-04]【網絡媒體走轉改】追記李保國教授:心之所在 魂歸太行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