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每年6月是最忙的時候,割麥、晾曬、交售,一連串的農活讓人忙得喘不過氣來。現在,俺把土地托管給了供銷合作社,這些農活都由供銷合作社完成,土地上的收益一分不少,俺還能安心在城里打工。”6月1日,記者在山東莒南縣洙邊鎮碰上了35歲的村民劉東,他趁著倒休的機會,離開在臨沂打工的公司回村看望父母,“供銷合作社的土地托管服務,讓俺徹底解決了后顧之憂。” “70后”不愿種地、“80后”不會種地、“90后”不提種地……面對當前農村種地主體以老人、婦女為主的現實,山東臨沂、棗莊等市的供銷合作社結合農民需求,主動開展土地托管服務,機械翻耕、飛防作業、信息服務、信用互助……土地托管實現了規模化經營與服務。 山東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主任侯成君認為,土地托管在不改變農民土地的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收益權的前提下,既能保證土地收益歸農民所有,又讓農民放心進城務工,實現了打工種地“同增收、兩不誤”。 滕州市供銷合作社貴通專業合作社托管土地5000畝,使用“2204”大型拖拉機“深松旋耕”整理土地,工作效率提高了十幾倍,僅柴油費,每畝就節省了一半以上。他們還請來省供銷社農業服務公司實施“飛防作業”,農藥使用量降低20%,有效防治率達到96%。大塢鎮為農服務中心購置了糧食烘干設備,可收割“蠟黃麥”,實現了“九分熟、十分收”。 在棗莊市店子鎮,龍虎村村民劉緒水一邊忙著手里的農活,一邊跟記者嘮起了家常:“以前,棗子收獲了,卻常賣不出去,干著急。現在,供銷合作社對棗園進行了托管,投資300萬元建成紅棗加工車間,幫咱把產品賣到超市,棗子的銷路不再愁。”在莒南縣王祥社區,供銷合作社圍繞當地花生、紅薯、大櫻桃等優勢產業,開展“村社共建”,托管花生小麥3000畝,共同建設了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不但能夠助農增收,每年還為村集體增加收入十幾萬元,實現了村集體、供銷合作社、村民三方共贏。 |
相關閱讀:
- [ 06-16][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盡心盡力“補短板”,安徽在改善民生上勇闖新路、闊步奮進
- [ 06-02]【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安徽:產業脫貧主打“特色”牌
- [ 05-17][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安徽:加大投入鋪就農村致富路
- [ 04-15]【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新理念引領新實踐 安徽打響“調轉促”攻堅戰
- [ 03-31][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電商進了貧困村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