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借“航行自由”偽命題攪渾南海 作為溝通兩大洋的重要海上樞紐,南海海域每年通過全球近1/3的總貨運量、1/2以上的超級油輪、2/3的液化天然氣總貿易量。長期以來,中國和南海沿岸有關國家共同努力,維護了這一地區的航行和飛越自由。 新世紀第二個十年之前,美國從未對南海航行自由提出異議。然而,美國自2009年高調“重返亞太”后,將南海航行自由這樣一個偽命題炒熱,以此抹黑中國、攪渾南海。 2010年7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越南河內召開的東盟地區論壇上首次提出,“像所有國家一樣,美國在航行自由問題上,在對亞洲海洋公域的準入、在南海地區尊重國際法等方面擁有國家利益?!?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與東盟10國領導人舉行峰會后發表聯合聲明,強調所謂“海上安全”“自由航行”的重要性。美聯社報道稱,奧巴馬向中國發出強硬信息,要求保證美國在中國聲稱擁有主權的海域的航行自由。 2011年8月,美國建立了“空海一體戰”辦公室,以此作為實施“空海一體化”作戰理念的聯合架構?!翱蘸R惑w戰”同時也是美國協同其亞太地區盟友,尤其是日本和澳大利亞的聯合作戰計劃。美國官員表示:“考慮到中國的新式攻擊性武器有可能對南海和黃海的航行自由構成威脅,因此才制定了這一戰略?!?/p> 2012年3月,駐日美軍司令菲爾德在東京召開記者會,要求“不斷在南海擴大影響力的中國尊重航行自由,采取負責任的行動”。7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對中國周邊國家展開了一系列外交攻勢,并出席東盟地區論壇和系列外長會,再次以“通航自由”“海洋資源的合法開采”等問題挑起南海話題,稱本地區國家應制定針對南海航運業、漁業等的“行為準則”。 2013年12月,美國國務卿克里訪問越南,所謂“南海航行自由及安全”是其談及的重要話題之一。據越南媒體報道,克里表示,美國還向東盟國家追加3250萬美元,用以幫助他們維護領海主權和航行自由。 2014年2月,美國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丹尼爾·拉塞爾在眾議院有關東亞海洋爭端聽證會上表述美國政府對中國南海政策立場時對中國進行無理指責,聲稱“我們已經反復申明航行自由反映在國際法中,而不是大國對其他國家的恩惠”。 2015年5月,美國助理國務卿拉塞爾等官員聲稱中國在南海的行為正挑戰公平解決爭端和航行自由原則,美海軍需捍衛這些原則。美海軍艦機將繼續充分行使在國際海空域航行和飛越權利。8月,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上,美方再度大肆炒作“航行自由受限論”,毫無根據地指責中國“軍事化”南海、限制南海航行自由。 今年以來,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在訪問菲律賓期間大談南海航行自由,稱不遵循該規則的國家將會自我孤立。7月19日,美國副總統拜登在訪問澳大利亞期間表示美澳將共同致力確保海上航道通暢,空中自由飛行。同時期,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約翰·理查德森在訪華時表示,美國軍隊將繼續依據國際法在包括南海在內的國際水域進行例行航行、飛越和運作,“這一點沒有改變”。 美國在大談南海“航行自由”時,舉不出一例證明在350萬平方公里的南海水域,何時、何地、誰的正常航行和飛越活動曾遇到過問題。加拿大政治學者戴維·韋爾奇指出:“西方媒體慣例性地報道南海航行自由受到‘中國威脅和警告’的影響,但事實上,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中國從未發出影響自由航行的威脅與警告,中國從未驅趕正常航行的船只或飛行器,中國從來沒有使用武器級雷達鎖定這些目標?!?/p> 根據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統計,每年經由南海運往世界各地的貨物價值達5.3萬億美元。目前在亞洲各港口裝運的海運貨物已占全球總量的39%,卸載的貨物占全球總量的57%,其中大部分是經由南海運輸的。如果南海航行自由真的存在問題,怎么可能出現如此一幅活躍忙碌的航運圖景? 近年來,每年約有10萬艘船舶通過南海,從來沒有國家申訴商船受到影響,所謂“航行自由”從來不是問題。中國在自己的主權范圍內搞南海建設,是為了在海上搜救、防災減災、航行安全等方面提供服務,南海航行自由絲毫不會受此影響。 |
相關閱讀:
- [ 07-26]新華國際時評:美日澳“搗亂同盟”可以休矣
- [ 07-22]《海洋之歌》曝童夢海報 海外口碑炸裂不負眾望
- [ 07-22]吳士存:中國是南海和平穩定的捍衛者
- [ 07-20]美前高官:美不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是憂傷及主權
- [ 07-19]堅持底線不動搖 維護中國南海主權和海洋權益
- [ 07-18]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和海洋權益不會因仲裁結果受任何影響
- [ 07-17]臺灣專家形容所謂南海仲裁如同“惡魔分尸”
- [ 07-16]非法無效的“南海仲裁案”結果,不是廢紙是什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