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連心橋 同圓小康夢(打贏扶貧攻堅戰) ——武警寧夏總隊助力地方扶貧建設記事 曾經的窮山惡水,頹垣冷窯,如今變成了嶄新的民居,一條條硬化公路縱橫交錯,一塊塊田地麥浪滾滾; 曾經臉上寫著窮,心里裝著苦的百姓,如今眼里滿是豐收的喜悅,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武警寧夏總隊,在寧夏大地上,正繪著一幅“共走致富路、同圓小康夢”的美麗圖畫。 授人以漁,扶人扶志 吳忠市同心縣河西鎮菊花臺村村民馬生瑞,過去有一個外號,叫“馬要要”。 2014年以前,馬生瑞外出務工傷了腿腳,傷好后落了個“等靠要”的“后遺癥”:靠低保救濟混天度日。武警寧夏總隊吳忠市支隊同心縣中隊在與菊花臺村結對幫扶過程中,指導員楊軍成找到村支部,了解馬生瑞的情況后,和村干部商量,為馬生瑞找了一份護林員的工作,讓他看護村里的萬畝山林,每月給予經濟補助。 如今,生活有了著落的馬生瑞像換了個人,工作干得有聲有色。村民高興地說:“‘馬要要’變成‘馬跑跑’,武警官兵的功勞可不小呢!” 扶人扶志,授人以漁。在菊花臺村,武警官兵指導村民們養山羊、販羊絨、跑運輸,找到一條條致富路。村民們錢袋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同時,官兵們還幫助全村改造了村環境,如今,走進菊花臺村,寬敞的文化廣場讓百姓們有了集體活動的場所,明亮的太陽能路燈照亮了山村的夜晚,茂密的棗樹林為鄉親們帶來了甘甜的棗子,設施齊全的村部成為村民信息交流、文化娛樂的綜合中心。 一根網線,盤活資源 武警寧夏總隊官兵深入村鎮積極開展電商助殘、電商圓夢等活動,把電腦架起來,把網線拉進去,先后組織舉辦電商培訓班3場,160多人受益,幫助村民開辦網店23個,營造了競相知電商、做電商的濃厚氛圍。 在鹽池縣石山子村,貧困群眾把鹽池灘羊、灘雞、甘草、回族服飾等產品搬到網店銷售,增添了地域特色;在吳忠市沙草墩村,許多刺繡手藝精湛的婦女,開辦了網上“刺繡點”,月收入由百余元上升到千余元;在固原市圓德村,一些村民把手工藝品、農產品等掛到網上出售,豐富了產品類別。 支部共建,致富村莊 5年前,剛畢業的李效峰,考到銀川市良田鎮和順新村當村官。那時的和順新村是一個整合眾多村落的移民村,臟、亂、差、貧。 初出茅廬,敢想敢干,可習慣了坐吃救濟的村民哪能聽得進一介書生的大道理。李效峰一度想放棄村官另謀出路。武警銀川市支隊一大隊原教導員史建寧有一回帶領部隊來和順新村開展雙擁共建活動,了解了當地情況。“來部隊轉轉,興許會對你的工作有更大的幫助!”史建寧鼓勵李效峰。 “部隊黨組織建設規范系統,管理嚴格正規?!比チ舜箨牽匆蝗?,李效峰深有感觸。 “黨員干部思想工作要如何切入?”“‘三公開’要公開哪些內容?”“這種情況老百姓會不會坦然接受……”武警總隊通過引導村黨支部一班人做給農民看、領著村民干、幫助村民賺,走出一條支部共建、書記幫帶、黨員群眾互助脫貧攻堅的路子。如今,和順新村的沙包土丘已被郁郁蔥蔥的林木草坪所覆蓋,儼然成為都市觀光旅游的科技園村和生態示范園。 近年來,武警寧夏總隊先后與14個移民新村黨支部結成幫扶對子,打造出富裕一方、團結一方、安定一方的堅強戰斗堡壘。 |
相關閱讀:
- [ 10-02]臨高千名干部進村扶貧
- [ 09-29]陳平:精準扶貧要做好“結合”文章
- [ 09-29]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深黔答卷
- [ 09-23]易地扶貧搬遷:挪窮窩 換窮業 拔窮根
- [ 09-23]習近平對于扶貧工作都用了哪些典故
- [ 09-21]【網絡媒體“走轉改”】育產業、促脫貧:周灣村的精準扶貧
- [ 09-21]扶貧辦:今年或將90%扶貧資金審批權限下放到縣
- [ 09-13]福建古田:“精準監督”保障“精準扶貧”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