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東北經濟 · 專家談】新一輪東北振興要打好組合拳
2017-01-16 18:53:35??來源:國際在線 責任編輯:林晨 趙舒文 |
分享到:
|
2016年11月,《東北振興“十三五”規劃》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這標志著新一輪東北振興已經吹響號角。2017年1月,作為隨行專家,受邀參加了由中央網信辦指導、吉林省網信辦主辦、中國吉林網承辦的“直擊東北經濟——吉林行”主題采訪活動,通過邊走、邊看、邊想,直觀感受到了吉林省和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也一直在思考東北地區如何才能實現新一輪振興。 近年來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東北地區也面臨著經濟增速放緩的現實,再加上體制機制等深層次矛盾,東北地區已經不復20世紀90年代之前經濟相對發達的地位,其經濟增速甚至一度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是,不能據此就對東北地區經濟持悲觀論調。從調研來看,當地經濟亮點很多,企業一直在努力進取。比如,吉林省琿春市在無海岸線的情況下發展成為東北亞區域內重要的國際水產加工基地,老國企吉林石化公司的ABS產品成為國內知名家電企業的重要原料……東北經濟增速放緩,既有大環境下的共性問題,也有其固有的特殊問題。我們要用客觀、歷史和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東北地區目前的經濟現狀,同時應當深信改革是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新一輪東北振興的關鍵。 東北老工業基地實現振興發展,還需注重在以下幾個方面打好組合拳。 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促進產業升級,使相對低水平外延型的增長提升到高水平內涵型的增長。產業升級能夠使產品在市場中更有競爭力。而產業升級依賴創新和增加科技含量。這需要增加研發投入,還需要優秀人才。從東北地區“十二五”時期主要指標的實現情況看,僅有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等個別指標未實現規劃目標。“十三五”時期應當通過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等形式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東北地區人口凈流出背景下,留住、吸引住優秀人才也需要相應的制度和政策支持,比如發放就業補助資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等。 增加服務業在經濟結構中的比重,促進服務業健康快速發展。東北地區有著厚重的生產制造底蘊,但融資、技術轉讓、檢驗、物流、人力資源服務等周邊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顯得滯后。應當從多方面著手積極發展相應的生產性服務業,這同時有利于東北地區傳統制造業的轉型。生活性服務業不只是簡單的衣食住行服務,還包括教育、醫療、旅游、體育、休閑娛樂等更高層次的服務類型。在這一方面,東北地區應當著力發揮自身潛能,培育品牌,精細化,特色化,多角度,不斷挖掘附加值。來到吉林,切身感受到當地森林覆蓋率高,天是藍的,水是甜的。這些都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在此基礎上,東北地區旅游業已經發展了多年,但是,還應進一步樹立品牌,提供精細化服務。不僅如此,東北地區養老服務業和健康服務業也有發展的優勢,可以吸引其他一些省份的老年群體享受養老和休閑養生服務,通過消費來拉動經濟。 創造有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環境。民營經濟有助于吸納就業,也是創新的重要力量。東北地區民營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不利于創造就業崗位和創新。政府部門需要著力實行負面清單,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審批手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要素成本,通過服務型和法治型政府的建設,營造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有利環境。同時,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使國有資本向優勢企業和領域集中,為民營資本參與一些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創造機會。 另外,東北地區還需要增加跨行政區劃合作的范圍和程度,加強合作,協同發展,優勢互補,避免同質化和惡性競爭;注重內部地區之間的發展平衡;下決心進一步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的職能。 改革是東北振興的關鍵。但是,改革勢必引起一部分群體權利義務的改變,我們應當找到改革的最大公約數,形成共識,以較少的社會經濟成本排除轉型中的制度性障礙,發揮區位、資源等優勢,民生為本,共享發展,順利實現新一輪東北振興。(何偉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
相關閱讀:
- [ 01-15]新華網評:新一輪東北振興新在哪里?
- [ 01-14]【直擊東北經濟】東北振興大有可為
- [ 01-13]直擊東北經濟: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二者可兼得
- [ 01-13]直擊東北經濟:大慶高新集群 拓轉型突圍之路
- [ 01-13]【直擊東北經濟】大連:勇當振興領頭羊
- [ 01-13]【直擊東北經濟】廓清陰霾展現強勁動力:三問東北經濟怎么了?
- [ 01-13]【直擊東北經濟】從“單一結構”入手點穴東北振興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