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臘月廿二,記者來到位于湖北武漢的東風汽車公司蹲點調研。雖然已近春節,但是從總部辦公大樓到研發中心,從工廠生產車間到一線營銷部門,這里依然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2016年,東風公司跨越400萬輛新臺階,累計銷售汽車427.7萬輛,同比增長10.4%,銷量穩居行業第二位;全年營業收入達到5717.6億元,同比增長9.9%,利潤同比增長7.4%,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 作為中國首家跨國國有車企,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他們是如何達到這一目標的?今年又有什么新思路和新舉措?記者開始了答案的探尋。 緊握創新方向盤 “真是對不起,剛才一直在商量合作的事。”比預約的時間晚了半個多小時,東風汽車技術中心主任談民強回到辦公室,向記者表達歉意。 談民強告訴記者,此次同濟大學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魏學蟄一行5人,來東風公司就燃料電池技術進行交流,雙方計劃展開深層次合作。 作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東風公司技術中心承擔著集團自主品牌乘用車、新能源汽車以及相關總成研發工作,擁有研發人員近2250人,其中國家“千人計劃”9人。這里研發的1.5噸級高機動性越野汽車——東風“猛士”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和企劃部門一同調研,圍繞市場需求,提交技術產品計劃,經公司自主乘用車發展委員會同意生效后,啟動一款產品的設計研發,這是我們市場化產品的研發思路與開發流程。”談民強介紹。 進入造型中心,記者看到一款正在進行開發的新車型。“這是中心全新研發的風神3.0產品,該車不僅具有高顏值,還搭載了最新的智能互聯技術,將于2018年推出。”談民強表示,其目標就是打造“明星產品”。 沒有技術上的創新,就沒有產品上的突破。“汽車制造行業集合了裝備、工藝、材料等領域的先進技術,企業只有通過加強技術創新,把最新技術成果體現到產品中去,才能形成新的發展動能,拓展新的增長空間。”東風汽車公司董事長竺延風說。 東風公司于2016年11月22日專門召開了科技創新大會。竺延風告訴記者,在這次會上,公司重獎了一大批科技創新優秀單位、項目和個人,還發布了《東風公司“十三五”科技規劃發展綱要》,提出到2020年自主研發能力國內領先,整車、動力總成技術平臺全面升級,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到2025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東風品牌世界知名,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居于前列,部分技術領域引領發展。 隨著我國汽車產業自主創新的加速,我國汽車企業的產品開發能力有了較大的提升,但是與國際的先進水平相比,在不少領域仍有不小差距。為什么?“主要是共性技術研發平臺缺失。”談民強說,作為央企,除了應用技術的研發,更有責任支撐基礎技術的研發與積累。 在談民強的辦公桌上,一份即將簽署的文件吸引了記者的眼球。“這是我們和一汽集團戰略合作框架性協議,目前雙方已經過多輪討論,有望在兩個月內簽署。”談民強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根據協議,雙方將圍繞智能網聯、燃料電池、輕量化等共建前瞻性共性技術創新中心,以快速提高中國汽車工業前瞻性技術研究水平。 建全價值鏈世界級質量體系 從創立之初,東風風神就將質量確立為發展的根基。 “比如,2014版風神AX7剛上市時,因為采取了新的電動助力轉向系統,客戶抱怨有異響,我們隨后分析原因,微調整了機械系統尺寸,很好地解決了匹配問題。”質量部部長告訴記者,通過類似持續不斷的改進,“現在風神AX7一次下線合格率已提升到92%以上,而此前只有71%”。 據了解,目前東風風神向市場推出的主力產品全部通過C-NCAP五星安全認證,而國際權威調查機構J.D.Power發布的數據報告稱,東風風神產品質量已比肩合資品牌。其中,AX7產品質量(APEAL)榮獲中國品牌冠軍,位列行業七強,得分超過不少合資品牌。 高品質產品的誕生,源于領先的生產質量管理體系。“早些年,東風風神新車質量標準、開發流程就已向日產、PSA等對標。”東風乘用車公司總經理李春榮表示,目前東風風神已逐步建立起覆蓋企劃、設計、開發、生產準備、制造、供應鏈管理、市場服務等全價值鏈的世界級質量體系。 也正是在這全價值鏈體系的支持下,近年來東風風神銷量穩步走高。2016年,東風風神全年銷量兩度突破原定目標,累計銷售新車15萬多輛,同比增長49.5%,3倍于行業增幅。 全力提升質量不僅在東風風神產品。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丁紹斌告訴記者,公司在前不久舉行的商務年會上已發布企業轉型戰略。根據新的規劃,未來公司全價值鏈將以客戶為中心,以品質提升為重心,致力于成為客戶體驗領先的輕型商用車企業。 “過去3年,對于輕型商用車而言無疑是非常艱難的,東風股份就像一個戰士,一直在‘利潤薄如刀片’的戰場上拼殺。”總經理丁紹斌毫不諱言面臨的困境,“但度過了成本控制戰略期,我們必須轉向品質戰略,全面提升市場競爭力”。 如何實施品質戰略?“就是要洗去浮躁,聚焦主業,客戶至上,打造精品。”丁紹斌表示,以前股份公司在產品上圖快、圖寬,但真正符合客戶需求的并不是很多,從去年9月份開始,股份公司提出分三階段打造明星產品,首先是要減少客戶抱怨,其次是增加回頭客,最后才是銷量。 提升自主品牌競爭力 同樣配置的產品,即使品質一樣,但只要打上自主品牌的標簽,賣出的價格就要比合資品牌低一大截,這是中國汽車人之痛,更是東風人之痛。而要改變這一被動局面,就必須堅定不移地實現中國汽車品牌向上走。 東風A9的問世無疑是東風乘用車品牌向上走的一個重要標志性事件。李春榮告訴記者,作為東風自主開發的首款中高端乘用車,東風A9歷經9年的探索和4年開發,于2016年4月12日上市,有效地帶動了東風自主品牌力的提升。 在追求高顏值和高質量,傾力打造中高端產品的同時,東風乘用車還不斷創新營銷方式,提升品牌價值含量。 “我們剛才就AX系列產品的品牌營銷進行了上一階段總結和下一階段規劃。”從會議室出來,東風乘用車公司市場部部長劉美玲顯得更加自信了,“尤其是去年AX5上市以后,從訂單情況看,購車客戶“80后”“90后”比例已超過60%,其中,37%的購車客戶是從合資品牌轉化過來的,這一變化說明東風風神的產品和品牌正在贏得當下主流購車人群的青睞”。 品牌向上也在成為東風風行的關鍵詞。“東風風行以商務MPV起家,目前也已實現對轎車和SUV市場的全面覆蓋,2016年推出了中高端商務MPV風行F600、家用7座SUV風行SX6,以及全新景逸X5。”東風柳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伍雪峰告訴記者,今年東風風行將發布10款車型,由以往經營小眾市場階段向大眾市場階段進軍。 得益于產品力和品牌力的雙提升,東風自主品牌汽車2016年累計銷售137.74萬輛,同比增長13.03%。東風風神、東風風行、東風風光等,在各自的細分市場,品牌影響力和銷量同步增長,高于行業水平。東風品牌乘用車海外出口同比增長76.2%,出口的乘商結構進一步優化。 新的一年,竺延風表示,東風公司將把提質增效、創新突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跨越450萬輛銷量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企業自主產品和品牌競爭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忠陽) 采訪感言·高“顏值”根植于強品牌 這次調研,感受變化最大的就是,東風公司自主品牌力正在實現提升。 變化來源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由于對SUV車型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和提前布局,東風自主品牌產品才實現了大幅增長。以東風乘用車公司為例,銷量一半以上來自SUV車型;而東風小康更是打造出了風光580等月銷量近2萬輛的明星車型。 變化來源于產品質量的穩步提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東風自主品牌并沒有被壓彎腰,而是勇于正視自身差距,并向競爭對手學習,逐漸建立起了覆蓋企劃、設計、開發、生產準備、制造、供應鏈管理、市場服務等質量管理體系。也正是在這一體系的支撐下,東風自主產品不僅顏值越來越高,而且里子也越來越硬。 變化來源于技術實力的不斷增強。從1.4T發動機到智能車載系統,從五星標準車身到“猛士1號”,經過多年積累和自主創新,如今的東風自主品牌在研發水平上,早已今非昔比,并不比外資品牌遜色多少。 汽車是一國工業綜合實力的體現,品牌是一個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作為全球連續8年的新車最大產銷國,我們有著全球獨一無二的市場資源,只要我們堅定信念,自主創新,腳踏實地,向上邁進,不僅能夠肩負起振興實體經濟的重任,而且還能夠培育出世界級的中國汽車品牌。(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忠陽) |
相關閱讀:
- [ 01-26]新春走基層:探訪秦嶺隧道南口的守隧人
- [ 01-25]【網絡媒體走轉改】新春走基層:古韻新顏江兜村
- [ 01-25]新春走基層:搬出窮“窩”進新家過新年
- [ 01-25]《“溫暖中國”新春走基層》莆田專題報道
- [ 01-25]莆田開展“溫暖中國”新春走基層活動 邀您一起挖掘暖心故事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