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清遠市三坑鎮安慶村新貌。資料圖片 “最高興的是村里老人家,他們說家門口可以趕大集了。”想過搞旅游賺錢,但潘志明沒想到這么快就能火起來。項目啟動才4個月,村里最旺一天游客超過6000人,每個周末都有兩三千人。 在廣東清遠市三坑鎮安慶村安慶圍,一到周末,村頭停車場就爆滿。 “將農村轉變為景區、將農民轉變為旅游從業人員、將農產品轉變為旅游商品,廣東旅游扶貧成為精準扶貧抓手。”廣東省旅游局局長曾穎如表示,廣東推動旅游扶貧15年,一大批山溝溝里的鄉村成為熱門景區,探索出“景區帶村”“旅游專業合作社+農戶”“旅游帶動農產品銷售”等模式,旅游扶貧重點村成為農民的家園、市民的公園和游客的樂園。 現在,清新縣、梅縣、東源縣等16個山區縣實現了從貧困縣到旅游強縣的飛躍;清遠連州地下河、梅州雁鳴湖旅游度假村、乳源大峽谷等一批旅游扶貧項目成為國家5A、4A級景區。 油菜花開游客來 農民潘志明外出務工20年,開了廠、掙了錢。2016年,他回到家鄉,荒蕪的鄉村,破敗的豬圈雜草叢生,除了60歲以上的老人,村里只有孩子。 搞旅游,潘志明也是門外漢,想出力,又不知道從何下手。 2016年4月,廣東省旅游局干部張旭軍到安慶村駐點扶貧任第一書記。 這一年,廣東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印發《廣東省關于我省旅游行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年攻堅的實施方案》,從全省14個縣市建檔立卡的2277個貧困村中選出117個旅游扶貧重點村,把旅游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手段,提出通過3年攻堅,提供約5萬個直接就業機會,旅游增收10億元;每個村集體年收入達到8萬元以上;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8000元,不低于廣東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貧困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萬元,不低于全省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 同年,張旭軍和一大批機關青年干部來到貧困地區駐村扶貧。 安慶村有不少空置的青磚屋,是典型的清西平原古村落,優美的田園風光依稀還在,國家級4A景區清新溫礦泉離村只有3公里。“能不能發展民宿和鄉村旅游,既可改變村容村貌又可以吸引游客消費。”張旭軍的想法和村民產生共鳴。 “扶貧,更要扶志。廣東是全國最大的旅游客源地,搞個旅游項目增加點收入難度不算大。但我們這一次更想帶著鄉親一起干,靠自己過上好生活,干出志氣來!”曾穎如告訴記者,希望通過新一輪旅游扶貧精準發力,改善和提升貧困村發展環境,讓貧困村、貧困戶吃上“旅游飯”。 潘志明回村牽頭成立藍天旅游專業合作社,整合各家的閑置土地近300畝,拆除全部豬圈修路綠化。 張旭軍請來專家對旅游項目進行規劃設計,十幾間臭烘烘的豬圈,變成了旅游長廊,長廊兩邊是近300畝的油菜花海和格桑花田,還新修了旅游公廁。 今年春天,油菜花開了,格桑花紅了一大片,景區一開業就來了6000多游客。 如今的安慶圍,花田之間,整潔的鄉村小道和清澈的小河蜿蜒相依,吸引越來越多的城里人來吃農家菜、住農家屋、享農家樂。 |
相關閱讀:
- [ 04-12]打好脫貧“翻身仗”
- [ 04-04][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重慶脫貧攻堅進行時—— 為了一雙雙渴望幸福的眼睛
- [ 03-22]從“笆子房”到“安心房”——新華社記者夜宿沙漠腹地脫貧村
- [ 03-16]河北確定10個深度貧困縣、206個深度貧困村 整合資源力量實施攻堅突破
- [ 03-08]鞏固扶貧成果 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重慶脫貧攻堅迎來收官戰
- [ 03-07]【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一個貧困村的“蝶變”
- [ 02-22]四川眉山286個貧困村"摘帽" 最高可獲獎10萬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