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 網店“剪標”外貿衣服很可能是洋垃圾 據海關人士向北青報記者介紹,根據以往查獲的案例,很多國外舊服裝往往都是通過偽報品名、偽裝貨物、偽造單證等手段走私入境的。 而對于這些進口到中國的舊服裝,會經過人工翻揀,對于一些普通服裝經過簡單的修補、清洗和熨燙,然后就以“外貿尾單”或“出口轉內銷”的名義重新銷售,而對于一些名牌舊服裝,甚至還會送到干洗店清潔翻新,然后專門配上假冒的標牌進行銷售,有時還價格不菲。據了解,電商領域近年來已經成為這些舊服裝消納的新渠道,尤其是一些來自日韓的舊服裝由于款式新穎,在網上銷售還頗受年輕人尤其是在校大學生的青睞。去年下半年,深圳邊防就曾截獲過一批549噸重的洋垃圾服裝,其數量之大也足見國內市場需求的旺盛。 對此有業內人士提醒一些習慣在網上私人店鋪淘服裝的消費者,如果店鋪中的服裝款式大多以單件形式出現,而且款式跨度很大,那么就要提高警惕。即便同款衣服不止一件如果只有兩三件,那么也應該仔細甄別來源,因為在很多地方的舊服裝回收銷售已經形成產業鏈,甚至會對服裝進行分類整理向下游出貨。此外,由于服裝在穿用和洗滌過程中,往往商標部分是最容易磨損的,因此對于一些商標明顯顯舊、卷曲、發黃的服裝也要尤其注意。一些網店還會銷售一些商標被剪掉的外貿衣服,這種“剪標”的原因往往不是像商家所說的為了規避“打假”,而很可能就是來自國外的舊服裝。本版文/本報記者 張欽供圖/視覺中國 個案分析 “洋垃圾村”緣何屢打不散 在分工明確的洋垃圾走私產業鏈中,多方各自獲利。“在這些洋垃圾處理的整個過程里,就是分揀需要成本,大多是在農村對農民進行簡單培訓后就可上崗,用最原始的那種方法,成本非常低。”前述知情人士透露,前幾年在國內有不少專門分揀加工洋垃圾的村子,有專門加工舊電器的、有分揀舊服裝的,在全國都小有名氣,一有洋垃圾就往那些地方運。 北青報記者查詢,這些洋垃圾村在東南沿海地區最為密集,比如,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貴嶼鎮曾以拆解廢舊電子垃圾而出名,廣東省汕尾市碣石鎮以分揀舊服裝出名,此外廣東清遠市龍塘鎮定安村、佛山市大瀝鎮的聯滘村都曾是有名的“洋垃圾村”。 央視記者在2009年10月中旬曾暗訪過廣東陸豐市碣石鎮新饒村的洋垃圾服裝市場,發現這里已經形成了一條相當嚴密的走私、加工、兜售洋垃圾服裝的地下產業鏈。當時新饒村的洋垃圾店鋪密如蛛網,每家店鋪都在公然銷售著從日本、韓國等國家走私來的舊服裝。汕尾海關緝私局此前的一份調研統計顯示,在26萬人口的碣石鎮,當時從事“洋垃圾”服裝經營的就有萬余人。 據稱在央視節目播出后,當地曾出動公安、工商等進行了為期數月的聯合執法整治洋垃圾產業鏈。不過4年后的2013年央視重新暗訪這里時,碣石的洋垃圾市場并沒有被打掉而是和4年前一樣紅火,上千家店鋪公開兜售洋垃圾服裝。而且這里形成了更為精細的產業鏈,比如,對舊服裝去球、刷毛處理,每件的處理費是5至7角;縫補舊衣服上的破洞每件1元左右,甚至這里還有商標標簽專業店,有很多國家的服裝商標銷售。在當地,一件舊的韓版女皮衣原來售價20元,找專人花40元翻新處理之后就能跟新的一樣。 而到了今年3月3日,汕頭海關和陸豐公安、邊防、工商等部門又在碣石鎮搗毀一個走私進口舊服裝的儲存窩點,多達96噸的進口舊服裝被銹跡斑斑的鐵絲捆綁成堆,包裝袋上的英文字母還清晰可見。如此頑固的舊服裝生意久滅不絕,足見其中的利益豐厚。 財經觀察 強化垃圾分類有助降低洋垃圾需求 目前我國只是先行對4類24種固體廢物發出了入境禁令,這意味著我國還不能立即停止對所有洋垃圾的進口,這與我國還有一些產業確實離不開洋垃圾有關。 “一方面是明知道洋垃圾污染環境卻不得不進口,另一方面是我國越來越多的垃圾無法處理,這就引出了我國的垃圾分類問題。”前述人士表示,由于我國大多數地區的垃圾還沒有實現分類,這其實就是把有用的廢棄物與無用的廢棄物混雜在了一起。如果我們能夠有效推進垃圾分類,未來很多以固廢為原材料的產業就可以通過消納中國垃圾來實現生產。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今年4月份我國通過的《關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中對“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順序、有步驟地實施過程中,同時就強調做好循環利用、發展循環經濟,也是指明了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的方向。“如果我們將垃圾分類推行到位,實施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做好資源化綜合利用,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找到了對國外進口固廢物的代替方法。” 上一頁12 上一頁12 |
相關閱讀:
- [ 07-23]揭秘走私洋垃圾暴利鏈:舊服裝利潤至少10倍
- [ 07-21]中國將禁止24類“洋垃圾”進口 已經向WTO進行通報
- [ 07-20]我國年底前禁止進口24類“洋垃圾”
- [ 06-15]“洋垃圾”暴利:1公斤服裝幾十元 門店年賺十幾萬
- [ 06-05]洋垃圾走私產業鏈背后:監管漏洞刑罰偏輕致屢禁不止
- [ 03-22]廣東查獲3萬噸有毒走私礦渣 洋垃圾咋屢禁不止?
- [ 03-21]大連海關破獲一起千余噸“洋垃圾”走私大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