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講員王誠潔在重慶市江津龍華鎮雙溪村向村民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重慶市江津濱江新城宣講員給建筑工人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11月6日,黨的十九大代表、市委宣講團成員、重慶市江津區委書記程志毅來到江津鼎山街道雙萬村,結合自己參加十九大的經歷,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群眾進行了面對面宣講,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及時準確地傳達到基層。 11月5日,德感街道“點贊黨的十九大,理論名嘴進百家”宣講隊成員王誠潔、鐘鈺珊來到牌坊社區,向社區群眾宣講十九大報告中的“鄉村振興戰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11月3日,濱江新城管委會宣講員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送到了建筑工地,向建筑工人作了題為“把生態文明理念貫穿工作始終”的宣講。 …… 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后,重慶市江津區按照“既嚴謹又生動”的要求,結合實際,迅速組建“1 6 N”的“六進”宣講隊伍,開展分眾化、對象化、互動化宣講,提高針對性、實效性,宣傳宣講好黨的十九大精神,讓老百姓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 “1 6 N”宣講隊伍全覆蓋 何謂“1 6 N”宣講隊伍? “1”即區委宣講團。主要由黨的十九大代表、部分市管領導和區管領導以及部分區級部門、鎮街主要負責人等28人組成。12月15日前,區委宣講團成員將陸續分赴全區各鎮街各單位開展集中宣講,預計宣講100余場次。 “6”即“六進”宣講分隊。主要由江津區委宣傳部聯合“六進”相關單位,牽頭組織所在系統骨干宣講成員10至20人組成,共計305人。2018年1月底前,宣講分隊將按照“一個單位、一個主題、一個課時”的要求開展宣講1000余場次。 “N”即多支基層宣講隊伍。各鎮街、各部門結合工作實際和群眾需求,組織由機關干部、駐村干部和長期活躍在群眾身邊的“鄉土能人”等,組成總人數超過1200人的基層宣講隊伍,深入農家院壩、居民聚集點等,圍繞基層群眾普遍關心的內容,以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宣講,預計宣講6000余場次。 “1 6 N”宣講隊伍中的成員來自不同層次、不同崗位、不同領域,各有特點、互有所長,通過結合自身工作生活實際,用自己最擅長、最可行的方式開展宣講,最大限度地確保宣講效果。 學懂弄通掌握精神實質 有了一支“接地氣”的宣講隊伍后,如何確保老百姓愿意聽、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 “宣講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能否從內心說服人,是宣講工作是否到位的根本。這要求宣講者先要把十九大精神學懂弄通,必須把準基調、把握分寸。”江津區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在宣講內容上,嚴格以中央批準的《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提綱》為根本依據,按照市委要求,結合江津實際,精心撰寫《江津區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提綱》《江津區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六進”宣講提綱》《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鄉土宣講提綱》,層層推進,全面準確闡釋好、解讀好黨的十九大精神。 同時,組織區委宣講團成員、“六進”宣講分隊和基層宣講骨干進行6次集體備課,開展試講30余場次,并對全區宣講員進行集中培訓,確保每名宣講員的宣講既能原汁原味又能生動活潑。 “四小活動”做實宣講效果 在宣講形式上,除了發揮宣講員自身優勢進行巡回宣講外,重慶市江津區還積極探索利用“四小活動”平臺深化宣傳效果,提高宣講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感染力、影響力。 積極運用“小櫥窗”。充分發揮全區各類櫥窗的社會宣傳功能,刊載黨的十九大相關圖文資料,交流學習心得,促進相互學習、相互提高。截至目前,全區共布置T型廣告牌、建筑圍檔、墻體廣告、LED屏以及橫幅標語等2700余塊,撰寫刊載學習心得600余篇。 積極開展“小創作”。全區各級黨組織向廣大黨員贈送相關書籍1萬余冊,編寫有關黨的十九大精神“三字歌”、“五字歌”、“七字歌”歌謠和順口溜900余條次。 積極使用“小幻燈”。充分發揮電影惠民工程走村串戶的優勢,將黨的十九大精神制成50余個的圖像栩栩如生、音樂悅耳動聽的小幻燈,在電放映影前播放,提升傳播力、影響力。 積極開展“小課堂”。在全區所有黨支部中廣泛開展黨委、總支、支部書記為班子成員、基層干部和廣大黨員講1次關于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小課堂”活動。截至目前,共開展學習700余場次,覆蓋黨員8萬余人次。 趙童 黃柏添 王琳琳 圖片由江津區委宣傳部提供 |
相關閱讀:
- [ 11-14]【領航新征程】“風箏工作法”把十九大精神傳向每一位流動黨員
- [ 11-14]【領航新征程】講得透聽得懂 “胡同黨校”受歡迎
- [ 11-13][領航新征程]重慶著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讓更多百姓嘗到文化的“甜頭”
- [ 11-13]領航新征程丨山東招才引智 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智力支撐
- [ 11-13]【領航新征程】“不忘初心”的吳起答卷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