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電 題:工商局長“臥底”查處保健品騙局,長輩們如何不再中招?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陳席元 王井懷 朱國亮 山西朔州工商局副局長郝如翔這幾天“火”了,他“臥底”查處保健品講座的視頻在微博上播放740多萬次,網友紛紛點贊。保健品騙局又出什么新花樣?老年群體為何屢屢中招?簡單告訴長輩“捂好錢包”就行了嗎?新華社記者近日趕到朔州采訪調查。 工商局長“臥底”查處保健品推銷團伙 11月13日,郝如翔在下班路上接到一張傳單,上面寫著只要參加“健康大講堂”,就可以免費領取10到15枚雞蛋。“這一看就是騙老年人的。”郝如翔決定第二天去看個究竟。郝如翔今年53歲,頭發泛白,穿上便衣,在人群中還真看不出是工商局長。 講座時間安排在每天早晨6點半至7點半,“他們機靈得很,選擇這個時間段,既符合老年人的生活規律,又能避開執法部門的查處。”郝如翔說。 “當時場地里估計有六七百名老人。”郝如翔說,主講者是一名年輕人,自稱畢業于某醫科大學,上來先談“國學”“誠信”“兒女孝順”這些老年人喜歡聽的話題,然后就開始推銷保健品,“他說這些保健品啥都能治,高血壓、老年斑、腎虛、便秘、失眠等等。” 9名工作人員在場內來回走動,名義上是回答問題,實際上是在監視老人們,“不讓人亂動,也不讓拍照。”郝如翔說,“我趁他們走開,就悄悄拿出袖子里的手機,錄下視頻。”連續兩天,郝如翔留下了大量視頻證據。 16日7時許,郝如翔走上臺脫去外套,亮出了自己的制服,當眾戳穿了主講者的身份。工商、公安、食藥監部門同時行動,控制了在場的10余名銷售人員,并將錢款退給老人。 后據了解,活動組織者被公安機關依法處以行政拘留5天,工商部門也準備對其虛假宣傳行為進行處罰。 騙術進化,“免費”噱頭,老年群體屢中招 郝如翔注意到,講座上推銷的保健品叫“靈芝孢子粉”,一盒標價3098元,后經食藥監部門證實確為正規保健品,但正常售價只在300元左右。 “這個價格太貴,可能是擔心老年人不買,14、15日他們主要在賣優惠卡。”郝如翔介紹,一張卡只有10元,持卡的老年人就可以在買保健品時享受優惠,而到16日早上退款的時候,“已經有500多人買了卡。” “臥底局長”經媒體報道后,引發網民對中老年群體易受不法推銷團伙欺騙的討論。網友“誰都找不到我qy”說:“執法需要證據,這些騙子為什么挑老年人下手,因為老年人沒有取證意識,比如對方的承諾有沒有寫下來、蓋章認證,買的東西有沒有發票,老年人基本是被忽悠幾句,就把錢扔進去了。” 江蘇宜興警方近日就端掉了一個在郊區山莊組織老年人“免費旅游”的團伙。在此之前,南京60多歲的李女士稱自己已在該公司花掉了8萬元,銷售人員在旅游期間軟磨硬泡,勸說李女士購買一份1萬4千元的保健品,李女士當時只是簽字,回到南京后卻被銷售員找上門,要求付足全款。 網友“勿忘止兒”說:“這種講座,掛羊頭賣狗肉,我家老人就參加過這樣的活動,請老人去旅游、去吃飯,讓他們買翡翠,讓老人交錢,說什么‘存兩萬塊錢,每天可以領兩百’,這種不法商販還會用各種方法躲避檢查。” 郝如翔介紹,僅今年他就“臥底”過多次,推銷團伙通常以免費體檢、免費旅游、來了就領獎等“小恩小惠”吸引老年人,他提醒:“老年人要提高警惕,不能貪小便宜。” 幫長輩“捂好錢包”還需家人多關懷 郝如翔拍攝的視頻里,活動組織者是這樣推銷保健品的:“我手里的‘靈芝孢子粉’具有‘三高’方面的‘雙向調節’作用。你的血壓高,吃了就會降下來;你的血壓低,吃了就會自動調高。這是老人家的福音啊,你們說好不好啊?”場下的老年人一齊回答“好!” 接著,主講人又問:“廠家不賣東西怎么生存,大家說對不對?”老人們再次齊聲回答“對!”然后有節奏地一齊鼓掌。郝如翔說,這些互動目的就在于調動氣氛,方便給老人洗腦。 “這些人盯準了老年人最大的需求——健康。”上海市心理衛生學會一位理事對記者說,“老年人不熟悉互聯網,基本是和同齡人接觸,信息渠道相對單一,認知上容易陷入‘信息孤島’,導致被騙。” 老年人買保健品上當的新聞屢見不鮮,盡管類似騙局易被年輕人識破,網民也表示“看看這些欺詐套路,趕緊轉發給家里長輩。” “老年人如果缺少情感關懷,就容易通過消費行為尋求自身價值感,而子女勸阻可能會使老年人更希望通過消費證明自己。”專家表示,隨著人口流動性加大和社會老齡化,老年群體相對孤獨,欺詐分子利用這一點組織集體活動,老年人的情感需要得到滿足,就容易為保健品買單,“與其關心老人的錢包,不如多關心關心他們。” |
相關閱讀:
- [ 11-03]保健品市場欺詐套路大起底 推廣流程幾如傳銷
- [ 11-03]上海出爐“調查報告”:父母保健品消費遠超子女估計
- [ 11-03]專家剖析:保健品欺詐營銷毒瘤如何徹底鏟除
- [ 11-03]保健品市場欺詐套路大起底 推廣流程幾如傳銷
- [ 09-26]虛假保健品盯上老年人群 “招數”防不勝防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