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在普速列車上遭遇二手煙,一名女乘客將鐵路運營方告上法庭。昨天上午,北京鐵路運輸法院開庭審理此案。 據悉,今年6月,女大學生李穎從北京站乘坐K1301次列車到天津旅游,因為想有個好的乘車環境,她特意選擇了軟臥。但是一上車,她發現列車上“煙霧繚繞”,到處是濃濃的煙味兒,把軟臥間的門關上會好一點兒,但是一打開門,煙味兒就沖進來了。“在我所乘火車上的安全須知里,寫明了‘禁止在列車各部位吸煙’,但車上卻又設置有吸煙區并放置了煙灰盒、煙灰缸,這種做法并不合理。”李穎還發現,在列車吸煙區抽煙的人里面,不但有乘客,還有列車工作人員,工作人員也沒有對乘客的抽煙行為進行勸阻。 隨后,李穎先后向國家鐵路局、中國鐵路總公司、北京市衛計委、天津市衛計委舉報自己乘車遭遇吸煙的情況。在反映無果后,李穎起訴到北京鐵路運輸法院,要求運營方哈爾濱鐵路局(現更名為中國鐵路哈爾濱集團公司)賠償其購票款102.5元、律師代理費3000元、精神損害賠償1元,并取消K1301次列車內的吸煙區,拆除煙具,禁止在K1301次列車內吸煙并賠禮道歉。 昨天,原告李穎沒有來到庭審現場。庭上,她的訴訟代理人稱,李穎坐車一路深受二手煙危害,無可躲避,煙氣以及滲入到列車內器具、裝修裝飾內的煙味兒,令她身心受損。“K1301次普速列車行駛經過北京、天津轄區,北京、天津均出臺了控制吸煙條例,明確規定在兩市行政區域內的公共交通工具上,場所的經營者和管理者有禁止吸煙的義務,否則承擔相應的責任。”李穎的律師還提出,依據《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列車駛出京津轄區,在列車上吸煙同樣屬于違法行為,鐵路部門仍有義務制止。 被告方則提出,本案名為運輸合同糾紛,實為公益訴訟案件,公民個人沒有提起公益訴訟的資格,不符合法律規定。原告是在通過個人訴訟達到公益訴訟的目的,不符合民事訴訟的規定,應該予以駁回。 “我們同意‘吸煙有害健康’的事實,但就本案而言,沒有看到原告因吸煙造成的損害,而且車票就是合同的證明,列車將原告安全正點運送到天津站,已履行合同應盡義務,不存在違約情形。”被告方還稱,在普速列車車廂連接處設置吸煙區不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設置吸煙區也符合我國國情和鐵路實際,“K1301次列車全程30多個小時,途經7個省市自治區,僅北京、天津有禁煙條例,其他地區沒有,不能由此禁止長途旅客列車設置吸煙區。” 不過,鐵路運營方也表示,鐵路系統是最早開始禁煙、控煙的,還曾獲得中國控煙協會頒發的“突出貢獻獎”,這說明列車控煙是有成效的。“基于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終將實現鐵路全面禁煙的目標,但我國有超過3億煙民,這個目標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全社會的努力,不希望通過個人訴訟來解決公益的問題。” 庭審最后,雙方未就調解達成一致。法院將擇日宣判。(記者 任珊) |
相關閱讀:
- [ 12-27]公益訴訟守護“青山綠水”:5個月收集1.2萬線索
- [ 12-04]中消協:共享單車理應退押金 專家建議公益訴訟
- [ 11-17]檢察機關調查“共享單車亂象” 約談七家企業
- [ 09-26]20名被告產銷病死豬 廣東省消委會起訴索賠千萬
- [ 09-14]最高法規范“民告官”案件受理:依法制止惡意訴訟
- [ 08-29]騰格里沙漠污染公益訴訟結案 8企業承擔5.69億修復金
- [ 08-21]福州試點珠寶公益訴訟 費用由省寶玉石協會支付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