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與政策成新合資主因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前11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雙雙超過60萬輛,同比增長分別達到49.7%和51.4%。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3.2萬輛和50.4萬輛,同比增長達到56.6%和59.4%。 中汽協副秘書長葉盛基表示,按照這樣的速度,2017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有可能突破70萬輛大關,新能源汽車已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的戰略重點。 業界人士認為,面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巨大商機,任何一個跨國車企都沒有理由忽視。跨國車企此次與自主企業合資,目的就是為了搶占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而中國政府重視發展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重視發展電動汽車的決心,也更加堅定了跨國車企的信心。 與此同時,即將出臺的雙積分政策也倒逼跨國車企不得不將發展重心更多地放在新能源車上。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活躍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直都只有自主車企,跨國車企遲遲按兵不動。不過,按照即將出臺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積分并行管理辦法》(即“雙積分政策”)要求,車企必須擁有一定比例的新能源積分,如果油耗積分過多導致新能源積分為負數,車企下一年度將直接停產。 正是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推動下,雷諾、大眾、福特、奔馳等著名跨國車企,看上了江淮、眾泰、北汽這些本土企業,急忙“聯姻”。 目前,一些跨國車企正在將其新能源汽車產品引入現有的合資企業,而另一些跨國車企則選擇尋找新的合作伙伴,推出全新的電動車品牌。 但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吳松泉認為,對跨國車企業來說,電動車的開發成本非常高,所以在國內找一個能把成本降到最低的中方合作伙伴,就成為了很好的解決辦法。 在新一輪合資中搶占先機 與過去以市場換技術為目的的合資潮不同,面向新能源車領域的新一輪合資潮彰顯了自主品牌的崛起。 在華晨與雷諾組建新合資公司的新聞發布會現場,雷諾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卡洛斯·戈恩表示,“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也是汽車行業的風向標。”這說明,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市場已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且仍有無限的增長潛力,這是跨國車企再度與自主車企綁定最直接的原因;第二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智能化、電動化、共享化等新興模式,在中國市場獲得了比歐美成熟市場更大的成功,而自主車企在這些新領域布局更早,對本土市場的了解也更深入。 對與大眾成立新能源車合資公司一事,江淮汽車董事長安進就曾公開表示,這與國內三十年前的合資有本質不同:新合資“一方面體現了合作,另一方面則是共同把眼光放在了全球市場,這是一種很大的改變”。 業界認為,新一輪合資背后,其實是自主品牌崛起的一大體現。在新能源領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市場占有率排名前十的車企已難覓外資身影,自主品牌占據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要市場份額。 顯然,對市場高度敏感的本土企業已在新一輪競爭中搶得先機,蔚來新能源產業發展基金合伙人張君毅認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領域投入更早、發展更快,也讓這些企業擁有了一定市場地位和存量優勢,積累了一定的用戶和經驗。” 反觀跨國車企,則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布局相對較晚,沒有產量和產能基礎。因此,與此前本土車企向外方拋出橄欖枝不同,新一輪合資中,跨國車企開始“搶嫁”本土品牌。 不過,業界人士也提醒說,對跨國車企而言,合資只是權宜之計,預計未來兩三年內,合資新能源汽車產品將會集中發力,而隨著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產品的不斷豐富,原本自主品牌占據絕對優勢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必將發生重大變化,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在新能源市場也會迎來新的競爭。 |
相關閱讀:
- [ 11-01]日本車企頻陷“無證質檢”丑聞
- [ 11-01]日本車企頻陷“無證質檢”丑聞
- [ 09-12]新能源積分不達標 車企別想在市場混
- [ 08-22]英媒稱跨國車企離不開中國:在華銷售利潤遠遠高于其他地方
- [ 08-09]演講稿給車企老總審?默克爾否認車企干政
- [ 07-26]沆瀣一氣!德國車企被曝私下串通搞行業壟斷
- [ 02-07]新能源車騙補,不可一罰了之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