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需提高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違章建筑雖然違法,但大多涉及群眾切身利益,‘拆違’面臨強烈的抵觸情緒。”余凌云說。近年來,一些地方因拆違往往引發群體性事件,使執法部門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為了避免發生沖突,對違章建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是不作為無擔當;執法時粗暴野蠻,不講法治,不講方法,是無原則亂作為。”劉俊海說,當前,這兩種極端現象都存在,是導致政府部門公信力不高的原因之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對此,劉俊海認為,這也是違章建筑治理和整個城市治理的原則。 “對違章建筑,街坊四鄰意見最大,執法部門應該發動群眾與違法行為作斗爭,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能只當看客,更不能在執法時圍觀起哄。走群眾路線,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把思想工作做到位,全社會協同,可以使依法拆違得到更多理解和支持。”劉俊海說。 其實,對違法建筑造成的損失如何賠償,法律是有規定的。比如,房東把違章建筑出租給他人,在被拆除時,承租人可以要求房東承擔違約或欺詐的民事責任。“把這個道理給老百姓講清楚,防止把矛頭指向執法部門。”余凌云說,同時,拆除違章建筑要法治化、人性化,要給房東和房屋的實際使用人留足合理時間,讓他們妥善安排經營、生活,爭取自愿拆除,防止因野蠻拆遷造成的矛盾激化。 “在我們小區,不少業主都是機關干部,他們私搭亂建影響很不好,大家看到國家干部都搞違建,對法律法規就更沒有敬畏之心了。政府部門應該帶頭守法,主動拆除違章建筑。”馬女士說。 針對違法建設占用公共空間、侵占公共利益等問題,2017年初,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啟動衛星遙感監測違法建設。“運用衛星遙感、大數據、云計算等智能化手段,緊盯違章建筑,在違章建筑冒頭時就及時處置,把問題解決在前端,解決在萌芽,防止矛盾累積和損失擴大。”劉俊海說。 城市的水平不斷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質也應不斷提高。以后,再以后,公共綠地占為私家菜園這樣的事不應當再發生了吧?(本報記者 徐 雋 倪弋) |
相關閱讀:
- [ 11-19]【領航新征程】一項活動,為何能引領一座城市的新時代風尚?
- [ 11-09]2017“智能城市指數”報告發布:墨爾本位居第十
- [ 09-06]人民日報:包容"謀生性營業"讓城市更有人情味
- [ 08-18]“最牛違建”又有新動作 違建為何成城市頑疾?
- [ 07-19]福州建設新型智慧城市 兩年擬推進17個示范項目
- [ 05-09]朝著建設世界名城目標大步邁進 杭州全面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
- [ 03-29]新加坡專家為北京"城市病"支招:分成六個城市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