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野蠻生長”進階為“有序發展”—— 對癥下藥,規范民辦教育培訓機構(深聚焦) 日前,北京市9部門聯合開展整治預付卡違規經營專項行動,教育培訓機構預付卡及預收費,成為檢查和整治的重點。 ■半數以上在校中小學生曾參加過校外培訓,近95%的市場份額被中小型機構占據 ■不少民辦教育培訓機構一定程度上脫離了教育行政部門管理,在工商部門注冊,為公司性質 ■部分教學人員兼有“教師”和“銷售者”雙重身份,流動性大、更換頻繁,培訓效果難以保證 “這個寒假,究竟該不該給孩子報校外輔導班”“各種校外教育培訓機構讓人眼花繚亂,一時真是無從選擇”“該如何辨別哪些校外培訓機構是有資質的,哪些不具備辦學資格呢”“在接受校外培訓機構輔導的過程中,如果遇到教學質量或信譽的問題,該向哪個部門反映呢”……隨著寒假的到來,校外培訓機構又成為家長普遍關注的熱點,而長期以來困擾民辦教育培訓行業發展的難題,也再次成為學者和專家討論的焦點。 根據中國教育學會2016年底發布的《中國輔導教育行業及輔導機構教師現狀調查報告》,我國中小學課外輔導行業已經成長為一個體量巨大的市場,2016年行業市場規模超過8000億元,參加學生規模超過1.37億人次,輔導機構教師規模700萬至850萬人。而根據新浪數據中心此前聯合某教育機構發布的《2017全國中小學生課外培訓調查報告》,在為補習“埋單”的家庭中,一半以上中小學生每年參加課外輔導的花費為2000—10000元,更有13.7%的家庭每年為教育培訓花費達2萬以上。 一邊是市場風生水起,社會資本競相涌入,一邊是質量良莠不齊、教學水準頻遭詬病,教育培訓機構究竟該如何規范管理?尤其是在新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施行后,教育培訓機構如何在嚴格規范的同時積極發展?日前,中國教育學會組織召開全國民辦培訓機構規范管理研討會,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以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一致認為,從“野蠻生長”進階為“有序發展”,規范民辦教育培訓機構需“對癥下藥”。 |
相關閱讀:
- [ 12-11]福州336所正規民辦教育培訓機構名單出爐
- [ 11-15]評論:誰讓“集裝箱教室”存在7年
- [ 02-26]專家:培育國際一流民辦學??山梃b國外先進經驗
- [ 11-07]中國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
- [ 05-30]資本助推民辦福建民辦教育升級 教育質量是競爭的法寶
- [ 01-29]2015年福建生產總值預計將增長約10% 為民辦好21件實事
- [ 07-04]貴州幼兒園數量民辦達6成 將保障民辦公辦平等地位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