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時代楷模】陳冬:從天空到太空 為祖國飛得更高
2018-01-26 21:14:34? ?來源:央視網(wǎng) 責任編輯:陳虹虹 孫靖 |
分享到:
|
央視網(wǎng)消息:在入選航天員大隊之前,陳冬是一名戰(zhàn)斗機飛行員。 2003年,當楊利偉駕乘神舟五號首度飛天時,25歲的陳冬通過電視直播目睹火箭升空的那一瞬,腦海里閃念:“什么時候我也能像楊利偉一樣飛向太空,為祖國飛得更高?” 而自從他加入航天員大隊那天起,面對五星紅旗莊嚴宣誓的誓詞——“祖國的載人航天事業(yè)高于一切,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飛天夢想,我們不怕犧牲、無私奉獻”,就成了陳冬的態(tài)度。 搭上選拔末班車 身體心理雙重鍛煉 2016年05月19日,景海鵬、陳冬在飛行模擬組合體進行操作訓練攝影:朱九通 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但是,真正機會來的時候,命運似乎要和陳冬開個玩笑。2009年,航天員選拔開始之時,陳冬和部隊正在大西北參加軍事演習。 訓練進入攻堅階段,陳冬和戰(zhàn)友得到消息,我國啟動第二批航天員選拔,在家的飛行員已經(jīng)報名。飛天,是每一名飛行員更高的夢想。他們第一時間找到領導強烈要求參選,然而卻被告知,因在外執(zhí)行任務,部隊已經(jīng)確定他們不參加選拔。 “夢想就這樣破滅了?就不會再有機會了?”內心失落的陳冬經(jīng)歷短暫的掙扎后,迅速調整狀態(tài)投入到訓練中,帶領戰(zhàn)友圓滿完成了任務,并榮立三等功。 有時,現(xiàn)實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殘酷。3個月后,機會終于來了,陳冬抓住了。因航天員選拔標準高,所在部隊第一批參選的飛行員無人入選,需要沒有參加選拔的人報名參選。陳冬第一時間報了名,并順利通過了選拔,成為所在部隊唯一一名被招入航天員隊伍的飛行員。這次補充的機會,讓陳冬搭上了航天員選拔的末班車。而那個時候,陳冬“自我加壓”,已經(jīng)整整準備了一年。 航天員只有兩種狀態(tài) 飛行和準備飛行 2016年09月20日,景海鵬、陳冬在組合體模擬器中進行訓練 攝影:徐部 來到航天員大隊7年多時間里,陳冬走出航天城的次數(shù)都非常少。除了在教室學習、在訓練場訓練,就是在宿舍背口令,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為任務做準備。 載人航天是國之工程,代表的是中國高度,不容半點閃失。而航天員是最后一道關口,每一個操作,每一個口令,都必須確保準確無誤、萬無一失。要想做到這些,必須通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嚴格甚至苛刻的學習訓練才能達到。 記得剛來航天員大隊的時候,陳冬要在1年內完成十多門基礎理論課程的學習和考試,這一切他都需要從頭學起。夜里12點前從沒睡過覺,也沒有休息日的概念。航天員教室里出現(xiàn)了兩個怪現(xiàn)象:一個是大家都在后面站著聽講,防止坐下犯困;另一個就是教室里彌漫著風油精的味道,老師都被熏得特別精神。 轉入專業(yè)技術訓練階段后,訓練更為艱苦。超重耐力適應性訓練要求過載達到人體自重的8倍,持續(xù)時間為40秒。每次進行這項訓練時,陳冬臉部肌肉都會變形,眼淚不自覺地往外飛,胸部極度壓抑,呼吸非常困難,手臂也抬不起來。在這么多年的訓練中,手邊那個紅色的暫停按鈕,全體航天員沒有一個碰過它。 2015年初,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發(fā)射任務確定,明確要在第二批中選出一名男航天員。對于陳冬來說,這是一個切切實實的機會。陳冬把自己能用的勁都用出來,把自己能用的時間都擠出來,全部投入到訓練準備當中。將近兩年的時間,他基本上放棄了所有的休息日。 為了飛天,陳冬準備了整整6年,到最后他可以閉著眼準確摸到電門的位置,神舟十一號任務近40項試(實)驗等任務的操作步驟、注意事項、故障處置都爛熟于心。即便在發(fā)射前的封閉期,他還在對著手冊一項一項地過,火箭不點火,準備不停止。 陳冬有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兒子,神十一任務封閉訓練階段,為了安心備戰(zhàn),他把其中一個送回了老家,孩子打電話問陳冬:“爸爸你是不是不喜歡我了,不要我了?”陪伴、團聚,對于尋常人家是再簡單不過的愿望,但對于航天員和他們的家人卻是種奢求。 最終,陳冬和景海鵬圓滿完成任務,他們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駐留30天,這是目前為止中國載人飛行時間最長的一次任務。他們還在空間實驗室里開展近40項空間科學試驗和應用實驗,這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史上空間科學任務最多的一次。在太空,陳冬為兩個兒子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給他們拍攝了只有在太空才能看到的星星的照片。 在太空的日子里 他們的舉動讓人心疼 2017年10月10日,景海鵬、陳冬在天宮二號組合體飛行期間觀看新聞聯(lián)播 攝影:船載攝影機 2016年10月17日,景海鵬和陳冬駕乘神舟十一號飛船飛向太空,開啟了為期33天的太空之旅。飛行期間,他們參與的試(實)驗多達近40項,其中僅航天員系統(tǒng)就有16項,需要在有限的時間里把科學家的想法、目標、理念在太空實踐,再把樣本帶回來。任務艱巨程度可想而知。 為了獲得這些在軌試(實)驗的所有數(shù)據(jù),景海鵬和陳冬復雜試驗反復做,時間緊張加班做,無論哪個試(實)驗,都盡全力得出有效數(shù)據(jù)、變成真實圖像,一遍不行就十遍,有時顧不上吃飯甚至推遲睡覺時間。對此,地面科研人員常勸他們:“你們在天上從早忙到晚,甚至顧不上吃飯睡覺,真讓人心疼!”值班醫(yī)生也千叮嚀萬囑咐,要按時吃飯,注意休息。景海鵬回應說:“我們上來是工作的,不是來休息的,我們的愿望就是把所有科技人員的心血、汗水和智慧轉化為最有效的數(shù)據(jù)帶回去。” 11月18日,景海鵬和陳冬帶著大量第一手數(shù)據(jù)勝利凱旋。權威專家稱贊說:“這些成果是我國未來建設載人航天空間站寶貴的數(shù)據(jù)和經(jīng)驗。” 我還是原來的我 但我又不是原來的我 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航天員陳冬返回航天員公寓后與戰(zhàn)友王亞平握手 攝影:徐部 陳冬珍藏著這樣一份熱情。2017年七一前夕,他和戰(zhàn)友赴香港參加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系列活動。每到一處,猶如墜入歡迎之海,群眾揮舞著五星紅旗和紫荊花旗,迎接他們的“民族飛天英雄”。 陳冬說,我還是原來的我,但我又不是原來的我,我的一言一行會更加受關注,我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也是中國航天員的形象、中國軍人的形象。無論是軍人這個稱呼,還是身上的戎裝,都賦予我們“為了祖國,為了人民不惜犧牲一切”的使命。 飛天夙愿,綿延千載;復興征途,穿越百年。航天員們創(chuàng)造出無愧于新時代的輝煌戰(zhàn)績,用自己的飛天實踐,為億萬國人加注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精神動力。(央視網(wǎng)劉禛) |
相關閱讀:
- [ 01-26]中宣部授予航天員群體“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 [ 01-11]【中國夢·踐行者】陳海儀法官為迷途少年點亮燈塔鑄南粵大地時代楷模
- [ 12-31]時代楷模曲建武事跡引起強烈反響
- [ 12-29]中宣部授予曲建武“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 [ 11-18]踏過平庸,一生為中國“天眼”燃盡——追記“時代楷模”南仁東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