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太空群星璀璨 除了實踐十三號,閃耀在茫茫太空的中國衛星不僅數量龐大,且種類多樣,功能齊全。 在對地觀測衛星上,“風云”“海洋”“資源”“高分”“遙感”“天繪”等衛星系列和“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正在日益完善。在通信廣播衛星領域,首顆移動通信衛星“天通一號”成功發射。固定業務衛星通信保障體系基本建成,覆蓋中國國土及全球重點地區。在導航衛星領域,北斗二號系統完成14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組網,正式向亞太地區用戶提供定位、測速、授時、廣域差分和短報文通信服務。 2015年12月17日,專項首發的暗物質衛星“悟空”成功發射。它能夠通過高空間分辨、寬能譜段觀測高能電子和伽馬射線,尋找和研究暗物質粒子,是迄今為止觀測能段范圍最寬、能量分辨率最優的空間探測器。 2016年8月16日,中國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近日,“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中國和奧地利之間實現距離達7600公里的洲際量子密鑰分發,為未來構建全球化量子通信網絡奠定了基礎。 向航天強國邁進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在新時代,中國航天事業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于中國的衛星建設事業而言,實踐十三號的交付使用,是一個新的開始。 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明確提出建設航天強國的戰略目標,中國航天事業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代,中國正在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 新一代的“實踐號”的研發已經在著手進行中。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實踐十三號衛星總設計師李峰介紹:“我們正在研制下一代容量達到500G以上的高通量衛星,助力‘寬帶中國’戰略的實現。” 宏大的衛星群藍圖已經被繪就。中國科學院發布的《2016—2030空間科學規劃研究報告》指出,至2030年前將預計發射近20顆科學衛星。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指出,未來5年,中國航天將提升衛星系統水平和基礎產品能力,構建形成衛星遙感、衛星通信廣播、衛星導航定位三大系統,建設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基本建成空間基礎設施體系。楊俊峰侯 顆 |
相關閱讀:
- [ 01-30]中國首顆X射線衛星“慧眼”投入使用 用于研究黑洞
- [ 01-24]中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上崗” 旅客有望迎空中上網
- [ 01-21]2018年我國海洋工作有哪些“看點”?
- [ 01-19]“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再增新成員 應用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 [ 01-19]塊頭小·作用大·效率高:聚焦長征十一號火箭首次“全商業”發射
- [ 01-18]日本成功發射一顆地球觀測衛星
- [ 01-16]漳州開發區北斗衛星導航產業重大應用示范工程通過驗收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