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機遇與挑戰 憑借著潘建偉、郭光燦等領軍科學家及團隊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如今的中國已站在世界量子信息科研的舞臺中央。近兩年來,中國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通信科學實驗衛星,首次實現千公里量子糾纏,成功研發全球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 ↑中國研發的全球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 據英國政府的統計報告顯示,中國量子科研論文發表量排名全球第一、專利應用排名第二。在“第二次量子革命”的起步階段,中國異軍突起,躍入國際“第一陣營”。 但與量子通信的全面領先相比,中國的量子計算雖整體處于“第一陣營”,但只有個別方向“領跑”、大多處于“跟跑”。 據了解,在量子計算多條技術路線上,中國在光量子方向領先,在半導體、超冷原子方向稍落后,在超導方向明顯落后。如IBM、英特爾公布實現50個、49個超導量子比特,中國已公布的最高為10個。 多位學者認為,面對群雄并起、充滿變數的復雜局面,中國的挑戰與機遇并存,應保持戰略定力與科技自信,發揮制度優勢。 “如果說實現通用量子計算機像一場馬拉松,現在才跑了幾公里。你前面領先,我后面有機會。”郭國平等人認為,關鍵的技術競爭還在后面。 潘建偉介紹說,他十幾年前回國啟動量子通信研究的時候,不斷有人質疑:“這個東西這么難,中國能做成嗎?”“發達國家還沒做,中國先做有風險嗎?” “這是一種‘科技不自信’,不太相信我們能做一些超越的事。”潘建偉說,得益于國家支持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中國量子通信走到了世界最前列,他對量子計算同樣充滿信心。 決勝未來,中國需組建“集團軍” 在中國《“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作為引領產業變革的顛覆性技術,量子計算機已被列入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 業界普遍認為,未來5到10年是量子計算研究的窗口期和爆發期,決勝關鍵在于資源布局與協同。 目前國際上研制量子計算機主要有兩種組織模式,一種是“公司驅動、市場導向”,一種是“科研驅動、目標導向”。 第一種模式的代表有IBM、谷歌、英特爾等,公司與耶魯大學、加州大學等科研機構合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動成果商業化,帶動量子軟硬件技術發展。 第二種模式包括中國等國家,以科研機構為主導,瞄準通用量子計算機的科研目標,對外尋求與企業合作推進產業化。 受訪學者認為,這兩種模式各有利弊,但在量子計算機研究進入實用化、產業化的臨界點,中國應該統籌科研力量、深化產業協同。 近期國內出現“量子熱”,多個地方布局量子研究,“招兵買馬”建實驗室。學者們認為,重視量子科研是好事,但如果大家都上馬,客觀上會分散資金和力量,造成重復建設。 “量子科研做到現在,已經不是一個學者或一個團隊層面的競爭,而是成了國家綜合實力的競爭。”潘建偉說。 “20年前,我曾經有些冒失地給錢學森先生寫信,希望他能像研制‘兩彈一星’一樣,牽頭組織攻關量子計算機。”郭光燦回憶,錢老回信說,他已經坐在輪椅上不能出來工作,但很支持這個想法。 郭光燦建議,中國籌劃建設的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應盡快落地,發揮體制優勢,協調各方力量全國“一盤棋”,“大家協同創新,在各自環節上做到最好,而不是每個團隊單打獨斗。” 產業化方面,目前中國有阿里巴巴、中船重工等公司與中科大量子科研團隊開始合作,安徽省政府設立了100億元的量子產業投資基金。但無論是規模還是深度,與IBM、谷歌等組建的“量子產學研聯盟”都有較大差距。 “要打贏量子霸權爭奪戰,不能做‘游擊隊’,一定要組織‘集團軍’。”郭光燦說,量子計算機產業涉及硬件、軟件、標準、工程技術、用戶習慣等方方面面,需要政府支持、科研機構、企業合作乃至社會大眾的關注。只有凝聚優勢力量,創新運行機制,中國才能主導“戰局”,避免重走傳統計算機產業被動、跟隨的老路。(記者徐海濤) 來源:新華視點微信公眾號 ? |
相關閱讀:
- [ 01-22]“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實現洲際量子密鑰分發
- [ 01-12]我國科學家首次實現海森堡極限的量子精密測量
- [ 01-08]2018,這些重大科技值得期待
- [ 01-08]日企擬用量子計算機開發軟件 解析汽車避堵路線
- [ 01-05]中美領跑量子計算機應用 “未來大腦”競爭拉開序幕
- [ 01-02]盤點:2017年中國科技創新十大里程碑事件有哪些?
- [ 01-01]國際觀察:2018,這六大懸念牽動世界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