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美人 預算報告被形象地稱作“國家賬本”,每年國家的錢怎么收、怎么花,一筆筆都有精心安排。 國家財政收支預算既反映出政府投資、建設和發展方面的具體安排,又直接影響著老百姓的錢袋子,因而每到全國兩會期間都會成為各方聚焦的重點,不僅代表、委員們會重點審議討論,而且普通民眾同樣格外關注。 根據2018年預算報告,國家的“錢袋子”是怎樣安排的?積極的財政政策體現在哪些方面?重點民生支出如何保障?翻開今年的“國家賬本”不難發現,財政支出明顯向提質增效促發展傾斜,落點則在于持續改善民生、增進民眾福祉。 “減”字當頭促發展。發展是硬道理。只有不斷加快發展、實現優化發展、謀求高質量發展,提高民眾收入、改善百姓生活、促進社會福利水平才有充分來源和根本保障。財政繼續發展減稅降費,重點降低制造業、交通運輸等行業稅率,進一步清理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調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征收標準,這樣的大手筆舉措,既有利于促進市場主體輕裝上陣,增強國內乃至國際市場競爭力,又能夠為深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產業轉型和經濟升級提供財力支持,以利孵化新技術、釋放新動能、培育新業態、發展新經濟,保持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中高速發展。 “增”字給力惠民生。讓人民群眾分享更多改革發展成果,是黨和政府的一貫主張和追求,而這必然要求在民生福祉的持續、顯著改善方面得到具體體現。今年是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之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需要政府在民生領域的投入有新的更大的作為。中央財政補助地方專項扶貧資金1060.95億元,與2017年相比增幅達23.2%,凸顯出抓主要矛盾、把錢花在刀刃上的“當家”理念。中央財政共安排大氣、水、土壤三項污染防治資金405億元,比2017年增長19%;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提高40元;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及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水平,等等,顯然都是對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期待和與群眾關系最緊密民生問題的積極呼應,彰顯出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和初心。 “國家賬本”里的減與增盡顯民生情懷。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聚力解決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不僅可以給市場經濟主體注入強大活力,而且可以更充分激發廣大民眾的奮進動力,匯聚奪取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的磅礴動能。 |
相關閱讀:
- [ 03-09]@所有黨員干部,習近平兩會講話提了五個新要求
- [ 03-09]守住底線: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兩會進行時)
- [ 03-09]聚焦全國兩會·福建代表委員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