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地方隊”的喜憂盼——四位中西部高校負責人兩會訪談錄
2018-03-12 16:01:2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晨 房小奇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12日電 全國政協委員劉長庚,已不是頭一回帶著關于地方高水平大學發展的提案上兩會了。擔任湘潭大學副校長的他,聽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幾天來一直倍感振奮。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導向,優化高等教育結構;支持中西部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大學。 記者就此采訪了來自湖南、四川、云南、貴州等地四所省屬高校的校長、副校長,代表委員紛紛暢所欲言。 曾經的憂:缺人才、缺經費、缺資源 代表委員們認為,中西部高校面臨著大好的發展機遇,同時,發展過程中也曾遇到過諸多問題,例如人才競爭沒有優勢、缺乏項目和資金、管理機制不順等。 “云南一個省的院士數量,還沒有過去一些985高校單個學科的數量多。”全國人大代表、云南大學校長林文勛說,人才匱乏是制約中西部高校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尤其是受到發達地區的吸引,流動性很大,“只要有高水平人才給我打電話,我就很緊張”。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貴州大學副校長宋寶安也認為,缺人是中西部高校的一大難題。“貴州大學教師隊伍中博士人才占比,和東部地區高校差距比較大。由于對人才吸引力不足,久而久之也影響了科研能力。” 缺資金是另一大難題。“去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的生均培養費已經從過去的幾千元,提高到現在的1.2萬元,但是跟實際需求仍有差距,在全國排名靠后。”全國政協委員、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副校長賀盛瑜說,在四川省,由于地方財政壓力大,難以為省屬高校提供更多資金。 劉長庚在提案中表示,同為地方普通高校,不同地區生均經費差距也較大,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差萬元。與此同時,在學科建設上也同樣面臨資金差距。 除了人才、資金等指標,還面臨著其他資源缺口。賀盛瑜說,一流學科建設還需要科研資源的傾斜。劉長庚則認為,大到專業設置、人才工程,小到研究所推免指標、博士點評審等,大學“地方隊”的發展受到一些限制,空間不足。 讓林文勛最犯愁的資源缺口之一,是高水平科研平臺的不足。“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這些平臺較少建立在西部,平臺越好,吸引到的人才越多。” |
相關閱讀:
- [ 03-12]新華社評論員:奮斗 中國兩會的主旋律
- [ 03-12]讓未來在今天播種
- [ 03-12]兩會礦泉水瓶上多了一個小東西 網友紛紛點贊
- [ 03-12]兩會聚焦:集眾智匯眾力,跑出創新“加速度”
- [ 03-10]兩會透露中國三大攻堅戰“作戰計劃”
- [ 03-10]華媒看兩會:減稅、減負、減產能 中國經濟輕裝前行
- [ 03-10]會風會紀嚴字當頭、實處著力 兩會呈現時代新氣象
- [ 03-10]畫說兩會(2018.3.9)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