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倫敦3月14日電 (天下人物)霍金:方寸輪椅 無垠宇宙 新華社記者張家偉 “如果宇宙不是你所愛之人的家園,那這個宇宙也沒什么值得探索,”英國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曾說。14日,76歲的他永遠停止了對所愛宇宙的探索。 這位常通過語音合成器講英式冷笑話的物理學家,雖身困于方寸輪椅,卻未停止過對無垠宇宙的思考。 后進生中的“愛因斯坦” 1942年1月8日,在伽利略去世三百年后,霍金出生于英國牛津。學生時代,霍金并非人們想象中的“天才少年”。他對學校課程不太感興趣,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排末位的后進學生。但他對物理和天文學格外著迷,從同學中收獲了“愛因斯坦”這一昵稱。 “物理和天文學讓我們有望真正理解自身起源以及我們為什么在這里。我想徹底弄清宇宙的奧秘,”他說。 興趣的驅動力巨大,霍金選擇了科學探索之路,開始嶄露天賦。17歲,他進入牛津大學攻讀自然科學,很快獲得一等榮譽學位,隨后前往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并獲博士學位,最終留校從事研究工作。 當年輕的霍金正準備在學術上大展拳腳時,一種罕見疾病卻幾乎擊垮了他。1963年,霍金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醫生告訴他最多只能活兩年。他在自傳中回憶,當時以為生命就要結束了,可能再無機會將自身潛能發揮出來,但到了如今“可以靜靜地滿足于我的生活了”。 霍金在疾病惡化初期并不愿接受幫助,他固執地希望被當成正常人對待。直到上世紀60年代末,他才最終被說服開始使用輪椅代步。可誰能想到,后來他竟愛上了“輪椅飆車”,經常把電動輪椅開到全速,然后欣賞助理擔驚受怕的表情。 到了70年代后期,疾病已讓他的言語功能嚴重退化,并最終失去說話能力。幸運的是,電腦專家幫他設計了一個特殊裝置,可用手指在屏幕上選字,然后通過語音合成器把想表達的內容“說”出來,這也成為他后來的勵志形象。 物理學史上最美麗的論文” 疾病并未擊倒“固執”的霍金,而讓他在輪椅中靜靜探索宇宙的真諦。 霍金在劍橋時與英國物理學家羅杰·彭羅斯合作提出了彭羅斯-霍金奇性定理。二人共同發表論文稱假若宇宙遵守廣義相對論,并且含有足夠多的物質,則它必定起始于大爆炸奇點。 霍金隨后又開始了對黑洞的探究。1974年,霍金在英國《自然》雜志發表論文闡述黑洞輻射理論。由于觀點激進,不少學者一開始持保留意見。但隨著時間推移,論文獲學術界認同。劍橋大學教授夏馬形容論文為“物理學史上最美麗的論文之一”。 卓越的學術成果讓霍金收獲很多榮譽。他當選英國皇家學會院士時才30多歲,是最年輕的院士之一。 霍金表達學術觀點非常直白,上世紀80年代他與幾位學者展開“黑洞大戰”爭辯,他還愛就科學命題與其他科學家打賭。不過,他勇于承認錯誤。他在1985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描述,假如無邊界提議正確,宇宙最終會停止膨脹,開始坍縮,這一過程中,時間會朝反方向流逝。他的學生發文駁斥,霍金重新審視后承認自己觀點有誤。 霍金不希望做高冷科學家,而是細心深耕科普領域,讓更多人愛上科學。他寫的《時間簡史》被翻譯為40多種文字,堪稱史上最暢銷科普書。全書中只有一個公式——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其深入淺出程度可見一斑。 他還多次客串影視作品,他在美劇《生活大爆炸》中批改劇中人物謝爾登的論文;在科幻電影《星際迷航》中,他扮演自己,并和牛頓、愛因斯坦的全息影像打牌。探索頻道的紀錄片《與霍金一起了解宇宙》以及以霍金傳記電影《萬物理論》都得到了他的鼎力支持。 劍橋大學副校長史蒂芬·圖佩說,霍金對科學知識以及科普作出的杰出貢獻為我們留下一筆不可磨滅的財富,“他的故事激勵著數百萬人,人們將非常懷念他”。 霍金的中國緣 霍金在中國開的微博永遠停留在2017年11月24日。那天,他以視頻形式回答了一位中國少年歌手的提問。“他的提問讓我看到了中國千禧一代的年輕人對未來的思考和好奇心。我希望,當你們追求科學以及其他創意時,如此的好奇心可以延續下去,”他在微博上說。 霍金生前三次到訪中國,并一直默默關注中國的科技進步。 他在1985年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邀請首次訪華并發表演講,談到了有關黑洞形成以及時間為什么總是向前的一些觀點。 2002年,他再次訪問中國時曾說,中國取得的巨大進步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并且激勵年輕人投身科學。他當時還預測,再過50年,中國有望成為領導世界科學的國家。 2006年,他第三次訪問中國,先后在香港和北京發表了關于宇宙起源的演講。“我是一個樂觀、浪漫,而且頑固不化的人。我想做很多事情。如果一個人沒有夢想,無異于死掉,”霍金說。 |
相關閱讀:
- [ 03-15]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去世
- [ 03-15]斯蒂芬·霍金:我可以安靜地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足
- [ 03-14]霍金“時間簡史”拉上帷幕 留下哪些理論遺產?
- [ 03-14]霍金“時間簡史”拉上帷幕 留下哪些理論遺產?
- [ 03-14]霍金為何與諾獎無緣?或因“黑洞”理論難求證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