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十一號火箭 你為啥從海上出發 本報記者 房琳琳 兩會前夕,科技日報刊發的一條消息引起航天愛好者的廣泛關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研制的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將在今年執行我國首次海上發射任務。 海上發射火箭是什么套路?有哪些優勢是陸基發射不可替代的?面對國際海上發射先行者,我國的海射火箭如何續寫歷史? 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3月12日采訪了高端裝備領域投資人雷凱。曾任火箭總體設計專家的他,對我國火箭發展歷程有著深入而系統的了解。 海上發射優勢何在 一般而言,運載火箭從陸地發射場升空。我國酒泉發射場、太原發射場、西昌發射場和文昌發射場都建在陸地上,國外的拜科努爾、東方、卡納維拉爾角和庫魯等著名發射場也是陸地發射場。 為什么要在海上平臺發射火箭?相對于陸地發射場有哪些優勢?雷凱給出幾條理由: 首先,能有效降低火箭發射成本。海上發射地點可以盡可能靠近赤道,或者直接從赤道以0°傾角,將運載火箭發射到赤道垂直上空的地球靜止軌道。如此一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轉的推力,減少火箭升空所需燃料,進而增加火箭的運載能力。“綜合下來,可以有效降低發射的單位成本。” 其次,海上發射平臺有利于簡化測控方案。“此前火箭從陸地發射場升空后,測控信號的發送和收取需要‘翻山越嶺’,而在海上發射,無遮擋的海平面,非常有利于快速、準確進行測控信號的傳輸和使用。” 再次,海上回收落區對人類影響較小。陸地發射場本身是固定的,發射后的火箭殘骸即便考慮落在渺無人煙的區域,但仍難免存在誤差。而海上發射火箭可遠離人口稠密區,火箭發射后,助推器及第1、2級殘骸可直接落入海中,不會殃及平民或地面設施。“火箭殘骸的落點控制及相應的安全性會得到提高。” 最后,海上發射的運營成本相對較少。建設陸地發射場需要支付土地征用費,此外,無可避免地需要開發地面基礎設施和配套,比如道路交通、能源供給、酒店、學校和醫院等。海上平臺減少了這些外圍成本,“即便需要建造海上平臺和接駁船等,但相對而言費用會少一些。”雷凱說。 |
相關閱讀:
- [ 02-28]中國首次海上火箭發射任務將由長征十一號今年執行
- [ 02-27]我國首次海上火箭發射任務將由長征十一號于2018年執行
- [ 02-22]要開工了,但2018年,它或許比你更忙!
- [ 02-14]預計將執行35次發射任務! 2018,長征火箭會很忙
- [ 02-14]預計將執行35次發射任務! 2018,長征火箭會很忙
- [ 02-13]發射次數將再創歷史新高!2018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三大看點
- [ 02-13]長征箭指“超級2018”,全年將發射35次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