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 王秉政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市場競爭已從單一企業間競爭向產業供應鏈競爭方向延伸,供應鏈安全管理是保障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舉措。信息通信技術(ICT)的廣泛應用促進了其產業發展的全球化進程,ICT系統的運行依賴于分布在全球相互聯系的供應鏈生態系統。然而,供應鏈中存在的產品脆弱性、服務非可控、惡意對抗等不安全因素,都會使整個系統面臨嚴重的安全風險,甚至威脅國家安全。 2017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以下簡稱“《網絡安全法》”)正式實施,我國進入了全面規范網絡空間安全管理的新時代。《網絡安全法》明確了包括網絡產品和服務在內的ICT產業應朝著安全可信的方向發展。同時,為保障國家安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應當在采購等環節落實國家網絡安全審查政策,將供應鏈的安全性和可控性作為采購環節的重要參考點,滿足網絡產品和服務安全可信的需求,提高信息通信產業安全可控水平。 ICT供應鏈面臨的安全風險來源眾多。一是供應鏈自身脆弱性導致其成為網絡攻擊的重要渠道和對象,由于ICT供應鏈包含從規劃設計到開發、測試、生產、采購、外包、集成、銷售、物流、安裝、使用、維護等眾多環節,使其面臨著信息泄露、惡意篡改、供應中斷與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安全威脅。任一環節或組件出現問題,都可能影響整個供應鏈的安全。二是ICT供應鏈的全球化發展,使系統用戶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下對供應鏈安全風險的察覺和管控能力下降,面臨著來自全球金融資本市場考驗和各國間差異性合規的挑戰。三是當前企業對ICT供應鏈安全管理制度缺失與不完善,企業通常只針對系統及產品開發生命周期過程部署安全防護措施,而對外部供應鏈安全風險管理意識較為薄弱。 美國作為ICT供應鏈安全管理的先行者,早在2012年就發布了“美國全球供應鏈國家安全戰略”,將全球供應鏈提升為國家安全戰略。對涉及國家安全的信息系統采購,美國遵循統一負責、分散實施原則,通過分類分級對系統及產品進行安全評估認證。美國國防部通過有關規劃預算、集成開發、采購運行的各類系統對采購過程進行風險分析和管理,各系統間相互支撐與制約,確保ICT采購的安全可控性。目前,美國已從國家政策制定、產品測評認證、供應鏈安全評估到外商投資安全審查等層面,逐步形成了針對ICT供應鏈的深層次安全管理體系。 為確保ICT供應鏈安全可控,除充分借鑒國外ICT供應鏈安全管理經驗外,應考慮我國ICT產業基本國情,從國家政策法規、行業安全可信體系、安全管理實施等層面,建立分層次的ICT供應鏈安全管理體系。 一是加強ICT供應鏈安全管理政策研究。貫徹落實網絡強國戰略,加強ICT供應鏈安全管理頂層設計研究。制定相關國家政策法規與行業指導性文件,與現有《網絡產品和服務安全審查辦法(試行)》等規章制度有效銜接,推動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國家標準的研制,為實施涉及國家安全的網絡產品和服務測評認證、ICT供應鏈安全評估奠定基礎。 二是推動ICT供應鏈安全可信體系建設。以組件供應商(硬件、軟件和服務)、系統集成商(系統集成和解決方案提供商)、系統用戶(系統運營商、所有者和第三方管理機構)等為主體,將可信要素貫穿于系統全生命周期,明確信任描述、驗證、控制和監督關系,實現對各環節各要素的良好監控,推動形成安全可信的ICT供應鏈生態系統。 三是配套實施ICT網絡產品與服務安全評估。加大針對網絡安全關鍵技術與產品的研究投入,提高安全檢測能力。對信息系統供應商、集成商、服務商等開展有關行業資質、市場信譽、物理安全、保密資質、安全管理與技術等內容的安全評估工作,推動實施可信度跟蹤與持續性評估制度,完善市場準入與監督機制,降低供應鏈系統自身脆弱性。 |
相關閱讀:
- [ 03-16]民政部部署加強清明祭掃安全管理
- [ 03-16]民政部:全面加強安全管理 確保清明祭掃平安有序
- [ 07-18]民政部開展民政服務機構安全管理大檢查 為期4個月
- [ 05-05]工信部聯合相關部委督察異味食鹽問題 加強食鹽質量安全管理
- [ 04-14]【治國理政新實踐·江蘇篇】江蘇警方首創"安全管理模式" 保2474名孤寡老人安享晚年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