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4月24日電 題:1元收入6毛砸向銷售——醫藥行業“重銷售、輕研發病”得治 新華社記者何欣榮、龔雯 一批廣告“神藥”近期引發關注,記者調查發現,140多家醫藥上市公司中,超過40家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突破30%,最高者達到66%。其中,不少藥企的廣告費開支在1億元以上,超過自身的研發費用。 業內人士認為,肩負治病救人責任的醫藥行業,只有根治“重銷售、輕研發病”,才能為百姓貢獻更多的新藥、好藥。 病癥:逾40家藥企銷售費用占比突破30% 為自家的產品做推廣、打廣告,是正常的市場現象。不過,一些醫藥企業銷售費用占比之高、對營銷依賴程度之深,令人咋舌。 萬得的統計顯示,在發布年報的140多家醫藥上市公司中,有超過40家銷售費用占比突破30%。其中,最高的3家海特生物、舒泰神和龍津藥業分別達到66%、65%和60%。這意味著,這些企業每1元的收入中,就有6毛砸向銷售。 對于銷售費用的構成,各家的口徑不一。一般而言,包括市場推廣、廣告宣傳、差旅費和會務費等。 比如,人福醫藥的26億元銷售費用中,市場推廣和廣告宣傳費用接近15億元。健康元的39億元銷售費用中,市場宣傳及推廣費達到36億元。 其實,對于上市藥企銷售費用占比偏高的問題,監管層也有所關注。比如,4月17日的證監會發審委第64次會議,否決了海南中和藥業的IPO申請。會議公告顯示,發審委詢問的主要問題包括:“發行人報告期銷售費用率較高且逐年增長,業務推廣費占比較高。”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王學恭說,藥企銷售費用占比偏高,可以分兩種情況看:非處方藥主要面向零售渠道,需要廣告投放、品牌塑造來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處方藥的銷售費用主要花在各種形式的臨床推廣活動中,其中不排除一些灰色的、不合規的支出,比如為公眾所詬病的“帶金”銷售,目前行業正在積極規范中。 |
相關閱讀:
- [ 04-11]臺灣業者盼把握機遇開拓大陸生物醫藥市場
- [ 03-12]中國老齡化及收入增長擴大醫藥市場 藥企打響爭奪戰
- [ 12-11]模糊處理打擦邊球 醫藥“神廣告”靠哪些伎倆迷惑人心
- [ 12-08]“神藥”熱銷靠吹牛 虛假醫藥廣告頑疾怎么治?
- [ 12-01]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布達佩斯綱要(全文)
- [ 11-26]藥監新政密集出臺 明后年將是上市醫藥公司合并高潮
- [ 11-11]郭廣昌回應“辭任復星集團董事長”:我還沒想退休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