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二:大數據向文化產業要求什么 【數據】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到5.79億,較2016年年底增加3437萬,占網民總體的75%。網絡視頻用戶付費能力明顯提升,付費比例為42.9%,比2016年增長7.4%,且用戶滿意度達到55.8%。網民用戶的增長,為互聯網與文化產業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加速器。 數據背后,大數據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問題也在日益凸顯。大數據縱然給文化產業帶來一場空前的革命,給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很多機遇,也給產業發展帶來一些困惑和挑戰。 互聯網和大數據的迅猛發展也不禁讓人們對其進行反思,當我們的個人信息泛濫到危害我們的權益時,人們是否會抵制大數據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僅靠計算而產出的文藝作品往往會缺乏藝術的原創力,這種問題應如何破解?應如何規避無序競爭、叢林法則等產業發展的問題? 大數據是一把雙刃劍,大數據對于文化產業的發展,助益頗多,但在擁抱大數據的時刻,還需要有清醒的認識。 紀錄片業界人士指出,目前,體量較大的網絡視頻平臺對紀錄片都比較重視,紀錄片雖然尚未獲得利潤,但能穩定吸引住一部分觀眾,而且是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的受眾。紀錄片也能夠讓平臺自身的節目種類更齊全,彰顯平臺的品牌價值。在這種情況下,優質內容就成了各平臺追逐的資源,但遺憾的是,通常的反饋都是優質內容的相對匱乏。 “文化產業面臨從市場選擇轉為內容導向、從資源依賴轉向技術引領、從規模擴張轉向品牌打造三個拐點。”中南大學教授歐陽友權認為,大數據時代文化產業的發展不能守舊、不能照搬,必須走創新之路。 “知識產權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資產,也需要得到有效保護。各種大數據技術、網絡化技術、大數據終端產品的發展和應用,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具有雙向影響。”南京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周錦指出,一方面,由于技術的發展傳播速度加快,文化創意產品能夠在短期內得到迅速傳播,擴大其影響力和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創造性和智慧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生產要素。在大數據時代,文化創意產品的復制成本急劇下降,如果知識產權不能得到有效保護,創意生產的物質基礎就會動搖,創意生產者會失去創造的動力。因此,在大數據時代對創意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是文化創意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周錦建議,要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明確網絡資源所有權和共享權。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法規,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監管力度,加大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盜版侵權等各類違法行為,從而鼓勵引導企業重視自主創新。要引導文化企業樹立品牌意識,實施品牌戰略和商標戰略,特別是要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以特色文化品牌和馳名商標帶動整個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 |
相關閱讀:
- [ 05-16]與時代同行,奏出文化產業最強音
- [ 05-15]第十四屆文博會:科技點亮文化產業前路
- [ 05-15][視頻]第十四屆深圳文博會閉幕 文化產業保持較快增長
- [ 04-16]新知新覺:把握文化產業發展的時代特征
- [ 12-15]文化產業: 提升國民幸福總值
- [ 03-10]文化產業蓬勃發展 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