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態度更加包容、新模式新業態持續涌現、行業投資快速增長、服務供給日趨多元…… “銀發潮”來臨,養老成為必須邁過的坎 最美桑榆景,人間重晚晴。來自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41億,占總人口的17.3%,并預計到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4.87億的峰值。 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養老問題成為全民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黨的十九大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 而得益于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一個個新氣象、新模式的出現,讓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的心愿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養老壓力加大,民眾態度更開放 老齡化加速到來,讓如今的年輕一代面臨越來越大的養老壓力。 “上有老下有小,每天一睜開眼,就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賺錢?!眲偨Y婚三年的鄭州市民李夏彤戲言自己是“全家吃飽一人不餓”。由于和妻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倆不僅要養育兩歲女兒,還要贍養家中四位老人,一旦父母有些頭疼腦熱,兩人就分身乏力。 作為人口大省,河南省如今也成了老年人口大省。截至2017年底,全省有60歲以上老年人口1500多萬,占總人口的14.5%。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250多萬,空巢老人約600萬,特困供養人員50萬。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速快,高齡化、空巢化趨勢明顯。 “以前一提到去養老院,很多老人心里就很難接受,感覺子女不盡孝道?!辈簧偃藢τ浾弑硎荆驗轲B老方式的問題,身邊有些老人甚至和子女產生了很深的矛盾。 而如今情況正在慢慢發生變化。去年,鄭州市民徐明的父母主動向他提出去養老院生活,理由是“不想給他添麻煩”。徐明心里清楚,由于自己常年工作在外,家里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要父母自己應付?!罢乙粋€稱心的保姆太難,現在電子化程度高,就連修理家電、繳水電費這種小事,老人都覺得非常吃力,所以他們才要求去養老院生活”。 綜合比較了幾家養老院之后,徐明為父母挑選了離家最近、設施最好、服務最細致的一家入住。“養老院統一管理,給老人省了很多麻煩,而且可選擇空間越來越大,服務水平越來越高?!笨粗改钢饾u適應了養老院的生活,徐明才漸漸放下了心。 為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河南省正著力推動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目前,全省已建成各類養老機構3300多家,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33.2張,其中敬老院1966家,床位22萬多張,2018年計劃新增養老床位2萬張。 “互聯網 養老”讓老人足不出戶享天年 雖然民眾對養老院養老的態度更加包容,但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表示,我國未來的養老模式將以居家養老為主,而且家庭規模小型化和“4-2-1”結構家庭日益增多,傳統意義上的居家養老模式已經發生變化,需要更多借助于社區服務和專業化養老服務機構。 以河南省為例,近兩年,該省出臺了推進居家養老和社區服務的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并加大對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投入力度。目前,全省已建成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800多個、農村幸福院10000多個。 而在居家、社區、機構的融合發展下,“旅游養老”“養生養老”“智慧養老”等“養老 ”模式層出不窮。 “智慧養老就是好,在家就能享受到各種便民服務,省事又省心?!甭尻枬疚鲄^的83歲老人王曼英介紹說,早上她撥打“12349”養老服務熱線,預訂了兩斤小米和一瓶滴眼液,下午4點養老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就把貨物送到了家里。 “在應對‘銀發浪潮’帶來的問題時,通過發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探索農村留守老人關愛服務,加快發展‘互聯網養老’服務,全面提高敬老院服務質量,推進養老產業發展等措施,為老年人幸福生活提供更堅實的保障?!焙幽鲜∩缈圃荷鐣l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馮慶林說。 所謂“互聯網養老”服務模式,就是依托養老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智能終端等信息技術,推動城鄉社區建立“12349”養老服務信息平臺,促進養老服務需求和線下服務實體有效銜接,以為老人提供更加多元、精準、智能的服務模式。 “雖然現代人的壽命提高了,但是老年人的能力卻下降了?!北本?01醫院院長范利說,當前老齡化最大的問題是共病患病率較高,以80歲老齡人為例,住院病人大多患有3~5種疾病,多種病存于一體,一個人需服用多種藥物,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巨大負擔。 “醫養結合是當前養老服務中呼聲最強烈、需求最迫切、社會關注度最高的問題,將養老機構和醫院的功能相結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復關懷融為一體,能夠實現養老機構、醫療機構互動交流、資源共享,實現社會資源利用的最大化。”河南省衛生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謝李廣表示。目前,河南省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87%,76.6%的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開展醫療服務。 雖然我國對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探索不斷深入,但是重醫療救治輕養生養護、重體系建設輕服務質量、重頂層設計政策落地難等現實問題依然存在,特別是專業養老服務人員的缺口,使醫養結合后備基礎略顯單薄。 “越來越多的高齡、失能、失智和患病老人需要專業的康復護理服務,但現在我國老齡健康服務產業的發展遠遠不能滿足這一需求,養老服務人員非常匱乏?!眹倚l生健康委員會計劃生育家庭發展司副司長莫麗霞認為。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各類養老服務人員總共約100萬人,其中2/3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經過專業技能培訓的僅有30萬人左右,獲得職業技能資格證書的僅約10萬人。 資本不斷涌入,“銀發經濟”方興未艾 “一日三餐加護理”的模式能否完全滿足現代老年人的需求?答案明顯是“不能”。 隨著社會的發展,在養老服務供給側方面,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凸顯,長期照料、精神慰藉、臨終關懷等老年護理服務存在巨大的社會需求。基于此,國內不少地區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深入推進養老服務業“放管服”改革。 “從家庭養老到社會養老,從傳統的養老模式發展到龐大的養老產業,要滿足群眾養老的多種需求,既是必須跨過的一道大坎,也是迫在眉睫的現實難題。”馮慶林提出。 除了突出居家社區、醫養結合兩個重點,要形成多層次、高水平的健康養老服務體系,就要引入社會資本,創新養老建設運營管理模式,激發養老服務產業的巨大潛力。 “健康養老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僅進一步擴大了全省養老服務的領域,也將快速提升全省養老服務業的水平和檔次?!焙幽鲜∶裾d老齡工作處處長李本謙說。養老與健康、養生、旅游、文化、健身、休閑等產業融合逐步加快,不僅讓越來越多老人享受到更專業、更貼心的服務,而且使“銀發經濟”成為人們新的期望。 面對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河南省近年來也明確把健康養老產業列為轉型發展攻堅的重點產業,以推進健康養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推動健康養老由重事業發展向事業和產業并重轉變、由保障性兜底養老服務向普惠性社會化養老服務轉變、由一般性無差異服務向個性化精準型服務轉變。 河南省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省將積極推動健康養老示范項目建設,強化土地、資金、政策等各類要素協調保障,力爭2018年底前示范項目完成投資350億元。 |
相關閱讀:
- [ 08-08]消費陷阱、安全隱患頻現 如何為“銀發游”系好安全帶?
- [ 07-06]老年大學“一座難求” 中國“銀發族”爭相返課堂
- [ 07-05]“銀發族”上網 謹防四大風險(互聯網前沿追蹤)
- [ 05-04]老齡化社會觀察:當互聯網企業遇到“銀發族”員工
- [ 04-26]銀發族“觸網”越來越潮:自制表情問候親朋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