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9月26日電(記者 劉金輝) 在大別山革命老區河南省羅山縣的烈士陵園里,巾幗英雄劉志敏寧死不屈的英勇事跡鐫刻在這里,每年都會有很多人前來緬懷、紀念。 劉志敏,1904年7月出生于河南羅山縣。7歲進入私塾讀書。后入縣立女子高等小學。1922年考入開封河南省立女子中學學習。她閱讀《共產黨宣言》《向導》《蘇聯十月革命研究》等書刊,逐步接受了馬列主義,堅定了革命的信念。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受國民黨漢口特別市黨部委派,以戰區農運特派員的身份,在信陽縣從事農民運動的宣傳工作。同時,擔任共青團的支部書記,秘密從事學生和婦女工作。 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后,劉志敏被捕入獄,后經黨組織多方營救出獄。同年秋,經上海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8年,經曹靖華夫婦介紹,與同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的共產黨員李翔梧結婚。 1929年秋天,劉志敏和丈夫李翔梧回國,在上海做黨的地下工作。1931年夏,李翔梧夫婦奉命到中央革命根據地工作。劉志敏先后任中共建寧中心縣委常委、婦女部長,閩贛省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長,閩贛省委常委、婦女部長等職。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后,劉志敏奉命留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在險惡的環境中,以頑強的革命意志、旺盛的革命熱情,和其他同志一道堅持著革命斗爭。 1934年12月底,劉志敏在棠地(今屬寧化縣水茜鄉)戰斗中被俘,先被關在福建寧化監獄,后被押到漳州綏靖公署監獄。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她大義凜然,寧死不屈,率領同監戰友開展斗爭達半年之久。1935年6月,劉志敏在漳州城西門外刑場英勇就義,時年31歲。 現在,劉志敏烈士的大部分資料保留在李翔梧老家河南洛寧縣的底張革命老區紀念館,這座紀念館位于洛寧縣中高村小學。為了紀念李翔梧,這座小學1985年改名為翔梧小學。自開館以來,進館參觀的單位、團體和各界人士絡繹不絕,今年以來來此參觀學習的人數超過1萬人次。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27日 04 版) |
相關閱讀:
- [ 09-21]李翔梧:“為了蘇維埃,你們勇敢地前進吧”(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 [ 09-18]古柏:英俊奮發的紅軍高級指揮員(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 [ 09-17]鐘緯劍:血染的紅軍利劍(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 [ 09-10]陳樹湘:身經百戰建奇功(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 [ 09-03]父子接力守護133名烈士遺骸78年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