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告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當日有1000億元14天逆回購到期,凈回籠1000億元。 對此,央行解釋,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于較高水平,可吸收人民銀行逆回購到期、金融機構繳存法定存款準備金等因素的影響,故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此前一日,央行宣布從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釋放約7500億元增量資金。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師鄂永健表示,此次降準主要目標在于通過降準置換本月4515億元即將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置換后仍有一定余量可兼顧10月下旬的稅期和跨月流動性缺口。就凈投放量角度看,此舉并非大水漫灌,而是更加注重定向調控和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和推動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隨著央行年內第四次定向降準落地,當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市場利率下跌。10月8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報2.5360%,下降11.7個基點;7天Shibor報2.6570%,下降10.9個基點;14天Shibor報2.7660%,下降70.7個基點;3個月Shibor報2.8360%,下降1.1個基點。 但與此同時,銀行體系流動性并未完全傳導至實體經濟。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高級研究員費兆奇表示,這表現在前端利率和后端利率聯動性依然不強,社會融資成本依然較高。利率在不同市場的變化不同步,甚至出現倒掛。在此背景下,如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引導銀行體系合理充裕的流動性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已十分迫切。 鄂永健表示,貨幣政策正更加著重于引導和調整流動性流向,支持小微、民營和創新型企業,以提高政策有效性。在此之外,還需財政政策加大力度。 費兆奇也認為,應以降低宏觀稅負為重點,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力度,與貨幣政策形成合力。比如切實有效減少企業稅費負擔,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等。運用積極財政政策,充分推動企業創新。持續加快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矯正供需結構錯配和要素配置扭曲,不斷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等。 此外,專家表示,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時期,銀行風險偏好降低是順周期的市場化行為。為加大資金投放力度,保障實體經濟的有效融資需求,可完善具有逆周期性的風險補償機制,加大銀行結構性的信貸投放力度,更為有效地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經濟日報記者 李華林) |
相關閱讀:
- [ 10-09]嚴格把好棚改范圍和標準 調整完善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
- [ 10-08]年內第四次降準落地 貨幣政策穩健中性保持不變
- [ 10-08]央行第四次降準釋放資金逾萬億 貨幣政策未轉向
- [ 10-03]沙特向也門提供2億美元贈款以助其穩定貨幣
- [ 09-26]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基調不變 定向降準可期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