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默克爾和馬克龍簽署《亞琛條約》進一步緊密“法德軸心” 困境中的歐洲一體化能否重獲動力 《亞琛條約》是《愛麗舍條約》的延伸,也是在新的背景之下,德法兩國加強合作意愿的體現。作為德法兩國全面和解的象征,《愛麗舍條約》為整個歐洲一體化奠定了基礎,現在歐盟中“法德軸心”地位也是在《愛麗舍條約》的基礎和框架下實現的。在當前歐盟處于內外交困的形勢下,德法兩國在這個時間點上簽訂《亞琛條約》,無疑是為歐洲一體化的進程打上了一劑強心劑。 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默克爾22日在亞琛簽署了新的合作條約。根據法國總統府官方公布的信息,該協議是基于1963年時任聯邦德國總理阿登納和法國總統戴高樂簽署的《愛麗舍條約》的基礎上,旨在加深本已聯系緊密的德法關系,尤其是在政治、經濟、外交和安全、教育和文化、科研和技術、氣候和環境以及邊境地區等方面的合作,并致力于建設一個更為團結和民主的歐洲。 歐盟“內外交困”,法德雙駕馬車力不從心 當前,不論是法國、德國還是歐盟都處在“內外交困”的境地之中。在法國,自去年11月份開始的“黃馬甲”運動持續至今,未見任何好轉的跡象。對于德國來說,總理默克爾在艱難組閣之后,又經歷了巴伐利亞州和黑森州的議會選舉失利,不得不放棄了黨主席的職位。 在歐盟內部,法德軸心的領導地位也受到了挑戰:隨著民粹主義的抬頭,歐洲主要國家極右翼政黨或取得政權、或在選舉中贏得超出預期的選票;法國“黃馬甲”運動的影響力已經波及歐洲各國;難民政策使得德國飽受批評;2008年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影響尚未完全消除,各國經濟增長依然緩慢……使得法德這輛雙駕馬車在拖動整個歐洲一體化的進程中顯得尤為吃力。 此外,對外,歐盟及成員國除了需要應對傳統上與俄羅斯之間紛繁復雜的關系之外,最大的挑戰來源于美國。歐盟成員國一直尋求的防務獨立與美國所領導的北約息息相關。此外,由于美國在各類國際組織和國際協議中采取不斷“退群”的策略,歐盟及其成員國在話語權增強的同時,所承受的負擔也越來越重。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于歐洲一體化的進程將走向何處這一問題,不管是在歐盟內部還是在其他國家,都有著激烈的討論。 悲觀者認為,歐盟在經歷了25年的發展之后,已經到了瓶頸期,很難再得以突破,歐盟甚至面臨著解體的危險。而樂觀者則覺得,歐盟當前的問題只是發展中所遇到的“小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小問題”的影響終將消失,歐洲一體化將會是大方向。 《亞琛條約》:步調一致下難掩兩國差異化發展理念 在這樣的背景下《亞琛條約》體現了德法兩國為推進歐盟一體化繼續前進所做的一次嘗試。從條約內容來看,在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之后,法德之間的關系已經從和解升級到了步調一致。 條約中所提及的對于歐洲內部事務觀點一致:比如,推進歐盟法和雙方國內法之間的轉化;在外交、防務、內部安全和外部安全問題上加強歐盟的獨立性;強調歐洲防務獨立;加強法德之間在外交人員及國際組織中的代表/代表團之間的交流等。我們可以看到,《亞琛條約》的目的,就在于構建一個聲音一致的“法德聯盟”。 然而,即使《亞琛條約》順利簽訂,法德之間依然存在著理念和利益上的不同。 在地緣政治上,法國的目標更多的是團結其他地中海國家,跨過地中海,并憑借法、意在北非傳統殖民地的影響,將歐盟的影響力擴展至非洲這一未來可能的新興市場。而對于德國來說,其地緣政治的利益點更多地在于“東進”,通過整合東歐,將其影響力擴展至中東的同時,與俄羅斯進行能源對接。 在經濟理念上,德國極力主張一種基于規則的體系,強調低赤字,通常反對救助負債方;法國則傾向支持國家可在必要時實施干預,可以保持赤字,甚至可以通過救助來防范危機。 在防務問題上,法德一直是歐洲防務獨立的積極推進者,然而,其訴求也并不相同,在經歷了二戰之后,根據德國憲法規定,德國聯邦國防軍的活動僅限于防衛及救援事務。雖然在施羅德時期,德國將防衛的定義擴大化,德國開始參與到聯合國的維和行動中,但是其以防御為主的思想卻并未改變。而法國,在同美國保持著良好的軍事合作關系的同時,也一直積極地推動歐洲防務的獨立。這一看似矛盾的舉措背后,其實也體現著法國的雄心: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同時又是有核國家,法國希望能夠體現出其在國際事務中,尤其是涉及安全和防務問題上的話語權。 而這一系列的不同,也體現在兩國在外交政策上的不同:德國試圖消弭二戰戰敗國的影響,恢復正常國家的身份并謀求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而法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經歷了其影響力伴隨著經濟實力下降的過程中,尋求的是重樹其大國形象。 因此,人們可以看到,法德兩國試圖在包括外交、地緣政治、防務、文化等問題上達成某種一致,然而,這樣的一致必然伴隨著某些妥協。然而,從長遠來看,這樣的妥協會否隨著兩國在政治、經濟力量的不斷演變中,成為雙方國內不滿的因素,還值得關注。不管怎么樣,在當前的狀態下,《亞琛條約》的簽訂,無疑是為法德之間建立更為緊密的關系,并在歐盟出現了第一個退出的成員國的情況下,為歐洲一體化的發展,提供了一劑“強心劑”。(薛晟 作者系上海外國語大學法語系講師) |
相關閱讀:
- [ 01-23]德法續新約能否為歐洲一體化加“馬力”
- [ 01-23]德法簽署新合作條約強調歐洲一體化
- [ 06-22]歐洲一體化的逆風與順風
- [ 10-13]多國政局震蕩 法德軸心不穩 歐洲一體化發展面臨考驗
- [ 09-26]國際觀察:三大選舉塵埃落定 歐洲一體化路向何方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