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0日電 (郭佩珊) 7月10日,上海正式實施《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已一周有余,“你是什么垃圾”帶來的“靈魂拷問”,仍未消退。8日,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表示,對于垃圾分類不規范現象,首周共開出199張罰單。 微博熱門排行榜上,“垃圾分類后的上海人”、“垃圾處理器安裝工緊缺”等話題的熱度仍居高不下。上海市民“緊張忐忑”的心情,隔著手機電腦屏幕都能“傳遞”到全國各地。 與此同時,許多外媒也敏銳捕捉到了這一現象,英國電視廣播公司(BBC)發表文章稱,“中國上海的垃圾新規使這座城市‘抓狂’”。 美國新媒體網站Quartz報道稱,“上海市民在垃圾分類新規實施后,正‘脫胎換骨’。” 其實,垃圾分類問題,可謂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難題,德國、日本等多個國家,早已實施嚴格的垃圾分類政策,并配以毫不留情的懲戒措施。那么,各國人民是如何接受這項“靈魂拷問”的呢? 垃圾怎么分?這個問題,很多國家從娃娃抓起 代表國家:日本、德國、瑞典等 為了從源頭貫徹垃圾分類,許多國家決定,“從娃娃抓起”。從幼兒園開始,德國的孩子們就開始接受垃圾分類教育。這一教育除了理論知識外,還包括前往垃圾場參觀,和親身體驗垃圾分類回收。 在瑞典,政府先是把垃圾分類的概念引入學校,孩子們學會了再回家教給大人。 在日本,由于垃圾分類規則十分繁瑣,且各地區有細微差別,兒童自懂事起就由父母開設“垃圾分類小課堂”,各地區每年還會發放垃圾分類指南,上面詳細說明如何分類、投放垃圾的時間以及注意事項等。 今天周三?不好意思,扔可燃垃圾,您周五再來 代表國家:日本、澳大利亞等 以為把垃圾按類分好就能扔了?對不起,在部分國家,如果你不想生活在垃圾堆里,可能還得“扔”對日子。 在日本,投放特定垃圾要遵守“時間表”。比如,資源類垃圾的投放時間是周三;可燃垃圾投放時間是周二周五;不可燃垃圾在周四;大件垃圾要單獨打電話預約。 澳大利亞也踐行著相似的理念,該國大部分地區一周收一次垃圾,前一天居民需要提前把分好類的垃圾桶放到指定位置。 如果沒扔對怎么辦?垃圾回收人員將把錯誤分類的垃圾留在現場,拒絕拿走;扔晚了怎么辦?只能等下個特定回收日再來。 扔特定垃圾?你還得“倒給錢” 代表國家:美國、日本、韓國等 一般來說,處理冰箱、電視等大件垃圾時,國內民眾普遍會找個垃圾回收者折價賣掉,或者直接放在回收站。 不過,這種做法出了國可能行不通。在美國、日本等國家,如果想處理掉大型垃圾,要先購買大件垃圾票,再打電話給垃圾收集中心進行預約。也就是說,想處理掉這些大件垃圾,還需“倒貼錢”。 在韓國,食物垃圾也得“數著數”扔。據悉,該國部分地區的食物垃圾實行按量收費,要先交錢才能扔食物垃圾。這一定程度上迫使居民減少食物垃圾的產生。 重新設計垃圾容器 只為治好部分人的“懶癌” 代表國家:瑞典 為了讓國民主動進行垃圾分類,有些國家也是“煞費苦心”。 瑞典政府重新設計了垃圾容器,以提高亂扔垃圾的難度,例如,把扔瓶罐的容器口設計成小孔狀的,把扔硬紙盒和紙板箱的容器口設計成信封狀的等等。這樣一來,大大減少了亂扔垃圾的現象。 扔錯了垃圾有什么后果? 罰款、入刑、被鄰居嫌棄 當然,為貫徹垃圾分類理念,世界各國在懲戒措施上也是“毫不留情”。放眼全球,亂扔垃圾造成的常見后果分為三類: 【罰款】 在美國,各個州有自己的垃圾分類法案,根據垃圾體積、數量的差異,違法的處罰也不太一樣。在部分州,對于體積、數量較小的垃圾,違規者可能將被處罰20至30000美元不等。 在德國,亂扔垃圾罰款實施“連坐制”。一旦發現居民亂倒垃圾,當地環境警察就會發出警告信。居民若不及時改正,就會收到罰單;如果再犯,整個小區的垃圾處理費就會提高,從而加重整個小區住戶的負擔。 【入刑】 在許多國家,不好好實施垃圾分類,不單是罰款這么簡單。 在美國,情節嚴重的違法者可能會被判處監禁,比如,在愛達荷州的刑期為10天,但在田納西州,監禁時間可能長達6年。 在日本,如果亂扔垃圾屢教不改,被認定為“不法投棄”,在部分地區也可能面臨五年以下刑罰。 【被鄰居嫌棄】 除罰款和入刑外,最直觀的后果,可能就是被左鄰右舍“嫌棄”。 在德國,由于實施連坐制,一個人如果亂扔垃圾,不僅會招來鄰居的譴責,甚至有可能被管理員趕出公寓。 在日本,由于垃圾分類深入人心,如果有人做不到分類垃圾,會被認為沒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從而被鄰居嫌棄,無法進行正常的生活。(完) |
相關閱讀:
- [ 07-04]隨筆:垃圾分類已成日本人的基本“生存技能”
- [ 04-12]日本垃圾分類回收促循環型社會發展
- [ 07-09]印尼再對“洋垃圾”說不 將把210噸垃圾送回澳大利亞
- [ 07-08]報告:巴西超九成海洋垃圾為塑料和香煙廢棄物
- [ 07-08]美國人均垃圾量是全球平均水平3倍多 垃圾成難題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