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10年調控:從揚湯止沸到釜底抽薪
2013-03-05 09:12? 孫維晨?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2009年至今:告別“心慈手軟”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的央行都不約而同地開始降息。身為經濟支柱地位地房地產業得到了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市場野性被重新喚起。 不理性的欲望瞬間被點燃,投機需求的燎原之勢讓整個市場為之驚恐。面對再度卷土重來的非理性購房需求,國務院在2009年10月份出臺“國四條”,再度要求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加大差別化信貸政策執行力度。 但是,投機的野蠻力量并沒有因此而受到傷害,反而愈加兇猛,“房價越調越高”。 2010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即“國十條”)出臺,措辭極為強硬:“堅決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并拋出了限貸和限購兩枚重磅炸彈。 隨后,國家決心大規模建設保障性住房。2011年,全國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建設開工。 2011年,國務院出臺“新國八條”。該項政策依舊是立體化調控手段。與此同時,房產稅試點推動工作也取得新進展,重慶和上海兩地率先試點。 2012年,國家加速推動了住房信息系統聯網。 胡葆森在評價這10年來的調控政策時說:“這些年的房地產調控收到了預期的效果。限購和限貸等措施力度到位,全國房價過快上漲的局面得到了有效抑制。同時由于保障性住房的大面積開工建設,市場供給結構出現明顯的改變。這會對抑制房價過快上漲起到根本作用。” |
相關閱讀:
- [ 03-05]住建部回應:各地房地產調控細則3月落地
- [ 03-05]20%繳個稅 全國各大城市二手房交易量激增
- [ 03-04]政協委員:房價不調會更高 出臺“國五條”是必要措施
- [ 03-03]賈康:“國五條”有利有弊 改善性需求被“誤傷”
- [ 03-03]“20%個稅”引爆二手房交易 購房者排隊搶過戶
- [ 03-03]北京公務員考試涉樓市調控 申論聚焦交通擁堵
- [ 03-02]新"國五條"細則引熱議 "減輕購房壓力"或事與愿違
- [ 03-02]國務院六措施調控房產 個人售房差價按20%繳個稅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