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86地級以上城市城鎮化質量排名:北京排第二
2013-03-12 07:14?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從市轄區人均一般預算內財政收入來看,城市財政收入能力的增強有利于政府促進產業升級,改善城市品質和公共服務,對提高城鎮化質量具有積極的作用。如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人均一般預算內財政收入均較高,而其城鎮化質量指數分列前三位;而該指標處于后10位的城市中,有7個城市的城鎮化質量指數在200位之后。 非農產業產值比重反映了城鎮化進程中產業結構升級情況,是衡量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重要指標。非農產業的比重提高及其向城鎮的集聚,將推動城鎮化水平和質量的提高。如深圳、東莞、克拉瑪依、上海等的非農產業產值比重較高,其城鎮化質量指數均處于全國前10位之內;非農產業產值比重較低的黑河、綏化、臨滄等后十位城市,其城鎮化質量指數全部處于200位之后。 一般情況下,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越高,表明居民消費結構層次越低,其對城鎮化質量具有負向的影響。如恩格爾系數處于前10位的城市中,有5個城市的城鎮化質量指數處于240位之后,還有三個城市在180位之后;而恩格爾系數處于后10位的城市,有5個城市的城鎮化質量指數在100位之前。 人均財政教育支出越高,一般城鎮化質量也越高。人均財政教育支出較高的前10位城市中,有7個城市的城鎮化質量指數處于前10位。而人均財政教育支出較低的后10位城市中,有6個城市的城鎮化質量指數處在200位之后。 單位GDP的SO2排放量越大,表明城鎮化的環境代價越大,城鎮化質量越差。統計結果表明,單位GDP的SO2排放量處于前10位的城市,其城鎮化質量指數也較低,其中有5個城市在200位之后,另5個城市在100位之后;而單位GDP的SO2排放量處于后10位的城市中,有7個城市的城鎮化質量指數在30位之前。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用城鄉居民收入比表示(農村為1),是反映城鎮化質量的一個負向指標,即城鄉居民收入比數值越大,城鄉協調程度越低,城鎮化質量也就越低。城鄉居民收入比數值較大的前10位城市,其城鎮化質量指數均在200位之后。而城鄉居民收入比數值較小的后10位城市中,有5個城市的城鎮化質量指數處于前20位,其中深圳、克拉瑪依、中山、東莞位列前10位。 |
相關閱讀:
- [ 03-10]代表委員熱議農村電子商務:可以讓農民就地城鎮化
- [ 03-09]“新”在哪里 “化”在何方——代表委員三論“新型城鎮化”
- [ 03-08]文化部部長蔡武:城鎮化不能只有物質經濟的現代化
- [ 03-08]錢月寶代表:搞城鎮化不能"過度負債"
- [ 03-08]蔡繼明:城鎮化不是遍地開花 應有頂層設計
- [ 03-07]外媒熱議中國兩會經濟議題
- [ 03-07]兩會聚焦:中國積極探索新型城鎮化 破解利益再平衡難題
- [ 03-07]城鎮化發展規劃或上半年出臺 中西部將育新城市群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