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27日電(記者楊毅沉)3月27日零時,中國成品油價格,中國國家發改委還同步出臺了新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將調價周期縮短,并取消4%的調價幅度限制。根據這一方案,未來中國消費者不僅將少了漲跌不一的“尷尬”,還將在國際油價大幅度上漲時受到一定的“保護”。
今年2月24日晚間,中國價格主管部門根據原先的調價原則,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300元和290元。這則消息,曾經讓不少車主在傳統的元宵佳節不太踏實,很多加油站內出現排起長隊、私家車主和出租汽車司機著急在漲價前加滿油箱的景象。
北京車主李昂說,已經得知從27日開始汽油將降價,所以盡管油箱就要空了但會等到第二天再去加油站。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新出臺的方案中,成品油調價頻率將加快,周期縮短至10天,調價時間節點透明度增強,這些都使得未來成品油價格能夠更加靈敏地反映國際油價變化。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所教授林伯強指出,改革之后,國內油價跟國際油價更加接軌,將具有調價更快、更及時、幅度更大的特征。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顯示,2012年底中國私人轎車保有量達5308萬輛。對于這樣大規模的中國消費者來說,新的定價機制還將使得他們在未來國際油價大幅度上漲時受到一定的“保護”。
根據新的機制,當中國國內價格總水平出現顯著上漲或發生重大突發事件,以及國際市場油價短時內出現劇烈上漲等特殊情形需要對成品油價格進行調控時,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報請國務院同意后,可以暫停、延遲調價,或縮小調價幅度。雖然中國的石油石化企業可能因此受到一定影響,但消費者無疑將受到照顧,而非一味承擔漲價。
據統計,2012年中國成品油表觀消費量(包括汽油、柴油和煤油)為2.51億噸,同比增長3.3%,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中國的石油石化企業為成品油價格穩定起了重要作用。
2008年,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上漲,而中國國內成品油價格受到政府宏觀調控,低于國際市場成品油價格,中國石油與中國石化兩家大型油企煉油業務全年巨虧逾1400億元,“兩桶油”以自身巨虧換得中國成品油價格相對穩定。
與此同時,中國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仍然將對農業、城市公交、出租車和困難群眾生活等民生領域實行相應的補貼,保障公益性行業正常運行和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 2013-03-27成品油定價機制市場化:調價周期縮短 陣痛或難免
- 2013-03-27成品油拔得新一輪資源價改頭籌 兩桶油最終受益
- 2013-03-27成品油新機制出臺 十天一調緊跟國際油價變化
- 2013-03-272013年成品油價第一次下調后各地油價排行榜
- 2013-03-27成品油定價新機制出臺 專家稱將緩解跟漲不跟跌
- 2013-03-26民意催生新版油價機制 將減少“跟漲不跟跌”現象
- 2013-03-26中國成品油定價進入約兩周一調"常態化"階段
- 2013-03-26成品油定價新機制"亮相" 市場化方向再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