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3月28日電(王珊珊) 日前,國家發(fā)改委公布了新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這是本屆政府在經濟領域首次推出的重要改革措施。3月27日,國家發(fā)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做客中新網《財富峰談匯》,針對網友對成品油定價新機制的諸多疑問一一解答。周大地說,新機制下的油價調整將更加靈敏,也能打擊部分人的成品油投機行為。
此次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將成品油調價周期從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取消掛靠國際市場油種平均價格波動4%的調價幅度限制;適當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掛靠的國際市場原油品種。
疑問一:新機制對私家車主加油有何影響?
周大地:不必漲價前扎堆加油、降價前憋著不加了
周大地說,新成品油定價機制實施后,調價時間節(jié)點透明度增強,國內油價能夠更加靈敏地反映國際市場油價變化。這樣就避免了因為連續(xù)22個工作日的限制,導致國際油價下跌時,國內油價上漲,引起百姓的誤解。
而且,由于過去油價漲跌幅度不到4%就不允許調整,所以每次油價漲跌每升至少幾毛錢。以后油價可能半個月一調,每次漲跌的幅度可能就是幾分錢。多數車主可能不會為幾分錢去連夜排隊,或者憋著不去加油,大家漸漸會習慣油價的漲跌。
疑問二:調整掛靠油品的目的是什么?
周大地:與百姓關系不大,主要目的是阻擊“投機倒把”
周大地說,真正影響成品油價格實際上是進口原油的價格變動,從2009年開始,國內成品油定價以三地(迪拜、布倫特、辛塔)原油價格作為參考。新成品油定價機制這次對掛靠油價做了一些調整,但實際上這對老百姓來講沒有多大的意義,只有石油經營的人才會去跟蹤油價。
周大地表示,過去的油價跟蹤過于透明,有的人會利用公式來提前計算做一些投機行為,可能囤積、惜售或拋售等。另一方面,中國石油進口來源很多,現在三地的油價已經不能完全反映中國進口石油的成本變化了。新機制不公開說掛靠油品的參考值,對一般消費者來講沒有什么影響,卻可以避免部分人投機倒把帶來的價格上漲。
疑問三:為什么有兩種情況油價不調整或少調整?
周大地:會過濾掉一些震蕩,對消費者和生產者都有好處
按照新機制要求,如果當汽、柴油的漲跌折合到每升調價金額不足5分錢,零售價格暫不作調整。另外,當國內價格總水平出現顯著上漲或發(fā)生重大突發(fā)事件,以及國際市場油價短時內出現劇烈上漲等特殊情形時,可以暫停、延遲調價,或縮小調價幅度。
周大地說,如果國際油價出現罕見大幅度漲跌,國內油價飆漲后又突降,會造成很多麻煩,政府是要把這種跳躍式的短期波動過濾掉。如果出現成倍上漲,國家會采取措施緩解這種漲價的壓力,使大家有一個喘氣過度的過程。這是從政策上留了余地,實際上對消費者和生產者都有好處的事情。
疑問四:中國油價為什么比美國還高?
周大地:美國粗放式鼓勵石油消費,油內含稅比中國少
周大地說,中美成品油價約2元/升差距主要是因為稅收在油價中所占比例不同導致。美國的長期政策是鼓勵石油消費,油價中稅收占比在13%-16%,中國油價中稅收占比超30%,汽柴油還分別有1元和0.8元的消費稅。
周大地說,雖然美國石油價格便宜,但現在污染如此嚴重,中國更不該走美國粗放式鼓勵石油消費的老路,要向鼓勵節(jié)能減排的歐盟、日本學習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應該從技術創(chuàng)新角度去想辦法節(jié)能減排,日本出產的汽車都有省油的特點,就是長期執(zhí)行油價高賦稅的結果。(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