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成品油定價新機制可防炒作
2013-04-03 09:32? 王穎春?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日前有觀點質(zhì)疑成品油定價新機制未如預期公布定價公式和掛鉤油種,認為其“有改有留”,給人以“不透明、不徹底”的感覺。針對這種觀點,接受記者采訪的業(yè)界專家普遍認為,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改進總體上值得肯定。考慮到我國是第一大原油進口國,為避免被國內(nèi)外投資炒家利用,不公布掛鉤油種和計算公式可以理解,漸進式改革也符合我國石油市場的國情。 不公布油種利大于弊 多位專家表示,“不明確具體油種,不公布具體計算公式”符合我國石油市場國情,有利于應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石油市場環(huán)境,整體來說利大于弊。 中國能源戰(zhàn)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震表示,今年2月,我國日均進口原油74.2萬噸,從單月數(shù)據(jù)來看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原油進口國,中國進口原油來源和國內(nèi)成品油定價掛鉤方式受到全球關注。即便我國某一家大型煉廠更換設備或更改煉油工藝,都容易引起對某一油種的炒作,更何況公布每年進口近3億噸油的掛鉤油種。從國家和行業(yè)利益的角度出發(fā),不公布掛鉤油種可以理解。 石化信息資訊提供商金凱訊石化財經(jīng)總經(jīng)理張魁寬介紹,國際原油貿(mào)易普遍采用基準油價加減貼水的方式進行作價。一些油種,比如遠東地區(qū)原油,因單個油種產(chǎn)量低,市場流動性差,價格容易劇烈波動。如果我國成品油定價新機制公布具體掛鉤油種,很容易形成炒作。 張魁寬表示,如果不存在人為過度炒作,國際市場上各油種的價格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中長期的漲跌幅度差別也不大。對于一般消費者而言,知道國際原油價格變化,就可以了解國內(nèi)成品油價格調(diào)整的大致情況,但對貿(mào)易商而言,差別就很大。 有專家認為,過去我國對外公布掛鉤油種,吸引了大批國際市場炒家和國內(nèi)石油巨頭在國際期貨市場進行對賭甚至惡意炒作,曾給國家造成巨大損失。本次完善后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仍是試行版,并不是最終版。成品油定價新機制的細節(jié)“有改有留”,既是我國漸進式、積累式改革特點的體現(xiàn),也符合我國石油市場國情,更是我國面對錯綜復雜國際石油市場的必然選擇。我們不能期望改革一蹴而就,也不希望改革踟躇不前。改革者有義務和責任使每項改革均透明公開,但也應該理解其權衡利弊。 |
相關閱讀:
- [ 03-29]中國成品油價格機制趨于務實 定價標桿或有調(diào)整
- [ 03-28]成品油定價完全市場化前景可期
- [ 03-28]專家詳析成品油定價新機制:能有效打擊投機行為
- [ 03-27]新機制讓中國成品油消費者少了“尷尬”多了“保護”
- [ 03-27]成品油定價機制市場化:調(diào)價周期縮短 陣痛或難免
- [ 03-27]成品油拔得新一輪資源價改頭籌 兩桶油最終受益
- [ 03-27]成品油新機制出臺 十天一調(diào)緊跟國際油價變化
- [ 03-27]2013年成品油價第一次下調(diào)后各地油價排行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