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州語文教師彭邦懷指出人教版語文書的錯誤,并將人教社告上法庭,此事迅速成為輿論焦點。15日,記者從人民教育出版社獲悉,該社目前已就出現編校錯誤的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向全國印發了近百萬份勘誤表。目前,全國使用人教版語文教科書的所有學校相關任課教師基本都已人手一份。 對人教社的這一舉措,彭邦懷給予了肯定,“這種方式是切實有效的,我也認可人教社誠懇認錯、及時糾錯的態度,目前的處理方式我還比較滿意。” 人教社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這件事情對全社上下的觸動很大,也促使他們對自身的質量管理體系深刻反省,未來將加強全流程的責任意識,用心編出讓各方真正滿意的教科書。同時人教社也歡迎各界人士對人教版教科書的質量進行監督。 2006年起,彭邦懷就開始關注教材的出錯問題,曾通過多種渠道反映,但收效甚微。也嘗試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因無人鑒定等各種原因未能成行。而這次糾錯經媒體報道獲得廣泛關注,彭邦懷坦言并不意外,“這說明社會對于教科書的重視”。 “我的出發點是維護教材的權威性。”做為一家作文培訓機構的老師,彭邦懷認為因教材錯誤導致教學出現問題,既影響自身聲譽也影響教材的形象,所以一定要把問題說清楚、搞明白。“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缺乏識別能力,對于教材只能接受,而教材錯誤有可能產生的誤導,也讓教師陷入了教學的尷尬。” 雖然我國《圖書質量管理規定》第五條規定:差錯率不超過萬分之一的圖書,其編校質量屬合格。但彭邦懷仍希望人教社編出“零差錯”的教材,而對于其它教材出版機構的錯誤,他同樣會“較真”,一糾到底。 目前,法院已正式受理了彭邦懷的訴訟請求,但還未確定具體的開庭時間。彭邦懷對記者表示,基于人教社能及時致歉并糾正錯誤的誠意,如果能把后續的問題處理好,他會考慮和解撤訴。 “打官司只是一種形式,不是為了退那幾塊錢,最終目的是讓教材編寫方能夠改進工作,把問題說清楚、說明白,如果問題處理得及時,也沒有再到法院的必要了。”彭邦懷說。 彭邦懷還借此事批評了當下教師對教材“愚忠”的現象,“認為教材就一定是對的,錯的也是對的。教科書的權威性應該是最高的,他涉及考試的標準答案,之所以有很多老師不敢、不能質疑也是相信了他的權威性。我們的編輯部門、管理部門、審查部門存在很多漏洞。” 對于這一現象,輿論中亦有反思。一位在江蘇教育系統任職的人士就認為,當整個社會包括教師都盲目迷信權威,迷信教科書,我們的教育可能會缺失質疑的精神。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雖然在整個教育體系中,教材的重要性不容忽視,但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更為重要。對于教科書,少出錯、不出錯應該是出版者、編選者的自覺,但是對教科書及知識的質疑,才是教書者最應該教給學生的。沒有質疑,只有一味的接受,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缺失是一種必然。 “對于學生和教師來講,教材經過國家主管部門嚴格審定,學生在學習、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接受為主,但不代表不可以質疑。”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對這一觀點表示認同。 語文出版社同樣承擔著教材編寫工作,王旭明說,經過此事,業內應吸取教訓并反思,教材涉及千百萬學生,不能出編校的質量問題,這是基本的要求。他建議應當進一步實行責任制,出了問題要強調誰的責任誰來承擔。(王志艷) |
相關閱讀:
- [ 12-06]專訪人教社副社長王志剛:數字資源開發要少而精
- [ 12-05]北京晨報:人教社的錯該怎么認?
- [ 12-05]人教社就教材出錯道歉但拒不召回 被指不負責任
- [ 12-04]語文書存6錯 福州多名教師“變廢為寶”讓學生找差錯
- [ 12-04]人教社稱早已知曉語文教材出錯 不可能召回教材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